】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刘传标:保护涉台文化遗存 意义重大
http://www.CRNTT.com   2019-06-25 00:16:35


 
  他表示,闽台民间信俗,同根同源。目前台湾岛内众多的宫庙所祀的神多数源自福建,相伴其祖先渡海赴台,是其家(族)人或同乡的精神纽带和象征,也是福建对台交流合作乃至融合的重要介质。具有区域草根性和独特的信众。近三十年来,闽台民间信俗交流活跃。两岸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将民间信俗文化交流推向基层,从简单的信俗交流推向深入,化“神缘”为“人缘”交流。在深化“妈祖”“关帝”、“清水祖师”、“保生大帝”、“陈靖姑”、“广泽尊王”等信俗交流的同时,拓展更多草根性强、基层小众信俗交流,如“王爷”、“杨公八使”、“白马三郎”、“玄帝”、“齐天大圣”、“田公元帅”等信仰在台湾特定区域,有特定的信众。在抓大的同时,也要重视小众信俗文化交流。

  第二,加速建构对台历史话语体系,提高史学领域“守土”能力。刘传标认为,史学工作者要有历史担当,要旗帜鲜明地回击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台独史观”,提高守土能力。同时要借助历史文化遗存,批判与驳斥“台独史观”及其历史论述的荒谬,打好“史观”和“台湾历史论述”的理论战,要积极推动闽台共修台湾史,讲好台湾开发和发展下历史,目前应着手编纂《闽人赴台家系及开发台湾的代表人物》、《日据台湾史》、《日据时期台湾民族运动史》、《二二八历史真相》等,充分展示闽人渡海与开发台湾的历史贡献,用事实批驳日本的“殖民有功论”,扼制亲日美日的台独历史戏说,以重新唤醒已被日益淡漠的祖地、祖先和中华国族的认同,重新接继业已被人为割断与祖地的根脉文化。重新建构台湾史论述,建构“两岸一家亲”史学话语体系,扼制“台独史观”和“台独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建立与青少年无缝连接网络话语体系。刘传标指出,青少年是“社会温度计”和“政治水晶球”。目前台湾网民约1000多万,主体是青少年人,他们的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青少年人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社会动员能力越来越强”,网络媒体的“话语即权力”特征愈发突出。网络成为“无记者的笔或麦克风”的话语平台,其影响力超过现有平面媒体,已成为“社会运动”的一种新模式,网络、独立网站、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微博(microblog)、社区论坛和个人主页博客(Weblog)等成为政治串联的重要管道。必须切合青少年的时代特征,借助青少年人所熟练、推崇的网络和微博等,力求与新生代、新型受众接受资讯方式无缝连接,增强网络话语权。

  第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消除“妖魔化”遗毒,破除“恐共”和“反共”的魔障。刘传标说,上世纪50—80年代,国民党当局为保持偏安岛内政局和统治地位,采取欺骗性反共宣传;90年代以来,以民进党为首的台湾分离主义者,出于分离与“台独”的政治阴谋,也不断抹黑与“妖魔化”大陆和中国共产党。因受“妖魔化”影响,许多不明真相的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乃至中国共产党误解甚深,“恐共”进而陷入“反共”泥淖,两岸融合,首先要打破、消除这种“魔咒”。众所周知,无参与就不会产生认同。只有参与,情感投入了,才能产生团队认同;只有了解矛盾,才能实现化解矛盾。

  他指出,对台开展正本清源、培根固本工作。要设立“红色文化”文创中心,吸纳台湾青年参与红色文化为内涵文化创意活动,让台湾青少年参与到大陆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去,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民族复兴道路的努力与贡献,以化解与破除被国民党和民进党“妖魔化”视听。要组织力量编写并向台湾同胞介绍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及社会建设史等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要用正确的资讯占领视觉领域,消灭与杜绝对中共的抹黑和“妖魔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