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现场:观社火表演 台胞载歌载舞来互动
http://www.CRNTT.com   2019-02-25 00:14:36


  中评社沈阳2月25日电(记者 海涵)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本溪市还蕴藏着一大艺术宝藏——本溪社火。台湾少数民族辽宁参访团日前有幸观看了精彩的本溪社火。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本溪社火”,其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社火的演出,主要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属于武技类,因此也称“武社火”,当地俗称“武秧歌”。本溪社火类似于京剧中的武打戏,社火在出场时通常先排兵布阵,前面有将,后面有兵卒,呈现出古老战场的气势。社火充分利用长矛、大刀、双锤等十八般兵器,显示“武”的力量,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本溪社火表演的一招一式,套路清晰,节奏急促,动作准确,使观众目不暇接。另外,本溪社火通过动作来展示故事情节,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性格用脸谱来体现。如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羽等。服饰上,主要有战裙、快靴、花盔、靠旗等。

  本溪社火主要流传在本溪市明山区和本溪满族自治县一带。过去交通闭塞,汤河和太子河在这里汇流,形成了水上运输主要通道的河运码头。那些被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所吸引的中原商贾纷至沓来,沿太子河而上冶铁、采煤,云集从业,使这里成为与中原经济、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地域。古老的中原汉族文化在这里得到融合和传承,因太子河道是其交通要道,故而流传地域大都沿太子河上游自下而上分布,形成了这里民间文化生长的特殊地理环境。

  本溪社火的代表节目有 《百草山》、《凤鸣关》、《对松关》、《虎牢关》等。台湾少数民族辽宁参访团一行观看了其中的《对松关》、《凤鸣关》和《三英战吕布》。在现场可以看到,本溪社火的表演程序比较复杂。它的表演区域,有正场和反场之分。以鼓为中心,演员背向鼓时为正场,面向鼓时为反场。每出戏的主要角色,称为“架梁的”(即武打艺人)。以两伙艺人做完一套动作的“亮相”为一个单元,叫做“定式儿”。每个角色的出场动作,统称为“拉架”。每出戏开场即出的,便是“架梁的”,他的出场动作多以“飞脚”为主。在煞鼓点(打鼓时的停顿)的同时“定式儿”,这时他必须站在正场的位置上。然后,再接做一套“拉架”动作,在煞鼓点的同时,又在反场做“定式儿”。其他的角色,则站在反场的位置上,与“架梁的”对峙。开打前,先由鼓师煞住鼓点,然后以“架梁的”顿抢为号,鼓师大喝一声“嗨!”鼓点骤起,意味着开打。开打,是戏曲中的术语,就是战斗,武秧歌的开打,分为五个回合。第一回合叫“原位”,也就是说。对打的双方,做完套路动作之后,又各自回到原来的位置。第二回合叫“单划合”。“划合”很像戏曲中的“过合”,也是一种调度手段,你来我往,互易其位。往来一次称“单划合”;两次则为“双划合”。第三回合叫“ 横场”,即对打双方分别从正场和反场的位置调度到鼓的左右两侧。第四回合叫“双划合”。第五回合叫“败场”,即 战败之后的退场。无论哪个角色,手中拿什么样的兵器,无论是几个人的开打,都要做这五个回合的动作。每个回合所做的套路动作,几乎是一样的。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本溪社火表演中使用兵器种类较多,如:刀、棍、枪、剑、锤、鞭等。动作套路也较多,如:“刀对枪”、“枪对棍”、“枪对三节鞭”、“枪对斧”、“枪对双刀”、“枪对枪”等。使用不同的兵器,有着不同的“定式儿”,因而“定式儿”也就很多,如:“弓步举枪”、“虚步持刀”、“正步背棍”、“弓步持斧”等。根据兵器的不同性能和特点,把这些动作融合在不同的动作套路之中。

  聚精会神地观看完社火表演之后,满身才艺的台湾少数民族也按捺不住了。身着鲜艶民族服装的台湾父老乡亲也走向场地中手拉手、围起圈载歌载舞。几圈下来,热情的台湾少数民族邀请社火演员们加入其中,两岸同胞携手共舞,其乐融融。
 
参访团一行同社火演员合影留念(中评社 海涵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