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智库报告:中美人文交流的历程、经验与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9-02-09 00:12:24


 
  首先,中美双方夯实和完善既有机制平台,加强人文交流的双向化、实质化。中美两国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人文交流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要夯实和优化既有的机制平台。将每一轮社会与人文对话的成果真正落实下去,用切实的成效持久强化两国民众对于彼此正向的认知。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中美人文交流应当进一步明确智库在推动人文交流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增强中美双方智库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这种交流也不应只流于形式,更要注重内容。

  第二,多元联动,推动中美人文交流的模式创新和大众化、平民化。在中国对美人文交流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政府和民众的角色分工,根据人文交流的不同发展阶段而适时调整和创新交流模式。一般而言,在人文交流的开启阶段,需要发挥政府的动员力量和搭桥作用,因而这一时期政府的引导角色可能会较为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演进,人文交流应由“自上而下”逐渐过渡到“自下而上”,更多地发挥地方、民间、个体的力量,促使两国民众成为支持发展中美关系的核心。与此同时,在对美人文交流方式上,有必要采用“精英为首要,平民为基础”的目标群体双轨并行模式,既要针对美国精英阶层,特别是能够影响美国对华决策和公共舆论的“意见领袖”,注重精英舆论对大众舆论所具有的引导性和疏导力。又要注意中美人文交流的“社会驱动力”与“平民浪潮”,重视对美国高校、智库、劳工组织、利益集团等非政府机构的对口交流。甚至考虑到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可以在传统聚焦于非洲裔、二战或抗日老兵、中美老朋友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中美人文交流中对美国不同社会阶层、团体的交流举措。

  第三,建立健全中美人文交流的评估体系,强化危机预防和处理能力。中美人文交流涉及到的项目和成果众多,这些通过高级别的对话与磋商已经达成的成果具体落实情况如何、其中“质”的提高是否与“量”的增长相匹配,这些都是中美人文交流推进过程中需要反覆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方面。同时,在大数据时代,有必要建立中美人文交流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的动态监测、危机预警、信息发布等制度。此外,要强化中美人文交流的能力培养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引入高校、智库等力量,承担起中美人文交流中主要的理论、政策研究和部分的实践操作。中国的一流大学应当积极参与新时代中美人文交流,一流大学在参与中美人文交流中应当以促进中美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目标,把人文交流作为一项战略性、常态化的工作紧抓不懈。要整合多学科力量,大力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球视野并能深刻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青年人才;还应继续创新美国来华留学项目,在办好“燕京学堂”、“苏世民书院”、“丝路学院”等特色品牌基础上培养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国情的知华友华的美国青年人才。同时,集中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研究力量,就全球热点问题展开攻关,诞生更多有建设性、前瞻性和吸引力的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充实中美认为交流的内涵,真正着眼于中美人文交流的战略意义,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在新时期里更好地发挥中美关系探路者、辅路者、护路者的角色功能。

  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前景,报告认为,两国人文交流必然将继续深挖密切两国关系的民心纽带,主动塑造持久而高质量的中美人文交流也必将继续助力中美两国关系本着协调、合作、稳定的基调持续健康、稳定、共赢地深入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