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现场:十学者在京纵论大国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9-02-14 00:18:15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吴志成同样赞成2018年世界局势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变”,对于这种“变”,他指出,其很重要的动因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因素。从世界、美国和中国三个视角加以分析,吴志成得出了三个“越来越”:世界越来越地球村、美国越来越不美国、中国越来越像中国。大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大国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历史视角加以考察可以看到:其一,自全球GDP数据有记载以来,即从1840年到现在,可以看出,中国由衰而盛,美国由兴而相对衰落;其二,从现实当中也可以看出,最近几年以来中国的发展打破了世界权力的结构平衡,打破中美之间实力平衡,所以引发了美国当前对中国的疑虑、担忧、纠结,“把中国当做对手。”其三,中美之间不仅是GDP和经济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制度模式的竞争态势发生变化。其四,“老大”和“老二”这个老问题。从历史上看中美之间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是基本的常态,合作就是双方共商遵约、互利共赢,但是竞争是退群拆台、争地夺权,这是一个常态,而且中美之间多数情况之下是竞争大于合作。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保持这两者的良性竞合,是尽可能地实现“合作主流、竞争可控”,防止“合作变成竞争,防止竞争转化为斗争,也防止斗争演化为战争”,尽可能“少争维和”。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高祖贵近一两年来,大国关系的竞争面在上升、合作面在减弱,这已然成为了共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大国战略竞争上升出现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这一轮大国竞争中,欧日的战略自主性突出出来了,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和空间。第二,全球治理机制被弱化了,“二战”结束以来的全球治理机制在被改变或是推翻,这套机制再被慢慢拆解,联合国体系中的很多机制都在面临着拆解。第三,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治理。在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被拆解的情况下,全球性的挑战依然存在。这些挑战需要全球治理,但是各个大国作为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角色和原有全球治理的主要供给者,在面对全球性挑战时明显供给不足。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主要有四个,分别是:伊核问题、朝核问题、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化。上述挑战急需大国合作,现在看来大国合作意愿和决心似乎都跟需求配不上。可以看到,由于大国关系的变化,全球治理层面遭遇到诸多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当前的中美关系不仅困难,还存在一定风险。“但是,若是做得好的话,还是可控的。”中国在看待现如今的国际形势时,要将自己作为自变量。因为现在中国的变化会引发外界的变化,在中美关系方面,中国同样有塑造力。虽然美国华盛顿的政治精英对中国是有成见的,但是美国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精英,地方上的百姓以及年轻人对中国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的关键是要在国内做好工作,要不断发展经济,让经济形成较好的发展势头,让地方政府活起来、让市场活起来,进一步地扩大对外开放,让资本可以赚到钱。英美都是资本控制的国家,中国应该进一步提高市场魅力。中美关系虽然很重要,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并不是全部。近年来,中国的周边外交也做得很不错。中国要有自信心,在国际形势当中,我们某种意义上是自变量,可以有一定塑造能力,也有能力可以做得好。而要做得好,国内经济还是关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