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7-01 07:49:49


  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冠肺炎疫情阻隔跨境经贸往来和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的背景下,中国一方面要发挥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优势,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另一方面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形势所迫、自身所需、市场所能

  南方日报发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德友文章分析,疫情,没有改变中国,也没有改变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但却已经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以往的全球化模式。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刻: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护物资被中转国截用;各国重新发展防护用品产业;粮食出口国停止出口粮食;美国继续强化限制本国产品和技术相关企业向中国企业供应零部件和软件服务,威胁断供;跨国跨境的人员流动近乎停滞……毫不夸张地说,疫情的发生让之前平稳运行多年的世界经济及其规律,被行政力量和抗疫所需瞬间扭转,全球贸易格局被迅速重塑。当前疫情仍在全球持续,各国的疫情管控措施已经在不断放松,但跨境的经贸活动依然严格受限。从特朗普政府的经济保护主义和政治民粹化倾向,到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再到英国脱欧,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之前已有苗头的逆全球化“火上浇油呈燎原之势”,未来货物、服务、资本、技术、人员跨境流动的流向、流速、流量将出现转化和弱化,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3月底撰文所指出的——我们所认识的全球化将终结。

  对中国而言,美国政客对疫情的“甩锅”加剧了其对华已有的贸易限制和技术封锁,这进一步强化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美国国内疫情没有得到较好管控和大选舆论造势的背景下,中美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存在经济“脱钩”的可能性。但我们也需要明白,在完全独立自主(封闭经济)和完全依赖进出口之间,有无数个中间状态,不是简单非此即彼的关系;但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和外部世界会朝着前者大幅移动。这不是中国单方所能决定的(相反中国继续秉持扩大开放理念和姿态,树立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可靠的形象和地位),而是全球的趋势,对此必须有清晰和清醒的认知,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对外开放上,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当然,各个行业、甚至同一行业的各个环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不相同;小国和大国开放的成本收益也不同,要理解因开放受限导致的问题及其复杂性,尊重和适应不同国家的政策选择。

  相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今天的中国经济具有更强的战略纵深和韧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基础设施系统、物流支持系统、工业化产能以及中国庞大人口规模所带来的巨大优势,能使得中国经济形成一定的国内大循环,这是我们要充分利用的发力点,也是形势所迫、自身所需、市场所能。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文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理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认知的基础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即从三个维度切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动能转换。增速维度是统计数据的呈现,最容易被观测到;结构维度是产业层面的呈现,是发展质量的形态;动能维度是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最核心的本质。此三者转换过程就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它在中国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也必然要在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入开放和不断循环中得以完成。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