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蒋作君:四大“加强” 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 
http://www.CRNTT.com   2019-03-09 17:22:54


 
  二、加强综合观测体系和能力建设。

  构建青藏高原“大生态”观测系统,整合现有观测站点,新建一批无人观测站,开展长年观测,重点加强冰川、冻土监测网点建设,将碳循环、水循环纳入生态观测体系,增设生物多样性监测站点,加大普查力度,加强生物入侵预测与评估研究;加速推进青藏高原卫星遥感与地面跨部门综合监测系统及其多源信息数据共享工程建设;建设“青藏高原环境与气候变化”国家实验室,协调推进国内监测考察、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灾害风险评估预判,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开展青藏高原环境与气候变化预测预警和适应技术研究,特别是短、中期预测预警技术和对区域经济社会的风险预估,进而研发针对性强的适应技术;推动建设青藏高原国家重大工程综合决策、风险评估及其应对技术系统,强化青藏铁路、公路、隧道、输油管道、光纤光缆、生态型蓄水(湿地)和工程性水利设施等重大工程安全保障系统及其气候变化适应性工程系统等建设;建立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综合决策支持体系,开展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价值的科学评估,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期对策研究。

  四、加大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支持力度。

  加大对西藏、青海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三江源三期工程年度中央投资规模,开设祁连山生态保护工程中央专项投资渠道;加大西藏、青海县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支持力度,尤其是西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西藏、青海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锻炼青年和地方科技人才;设立支持“公众科学”的志愿研究项目,做好科学普及,不断提升群众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进一步加强对西藏高寒地区科技植树种草的支持力度,建立责任分担机制,针对高寒高原植树种草难点,加强系统性技术攻关研究支持力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体系,科学筛选和驯化适应青藏高原生长的灌木和草种,特别是有经济价值的灌木,实现高原植树种草可持续发展。

  (中评社报道组:徐梦溪 林艶 张心怡 张爽  后方支援记者:徐明灼)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