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刘遵义析中美贸易战及全球化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19-02-05 00:08:12


著名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您对缓和中美双方的贸易争端和摩擦有何建议? 

  刘遵义:现在这种情况,是中美两国互信不足,最好还是真正把双方的利益结合,增加相互的经济依赖性。例如,假使美国四分之一的农产品都是卖给中国,它就会想到,如果贸易战继续下去,这些农产品没有人买,那怎么办?同样,中国如果不从美国进口,市场上猪肉价格高涨,也是坏事。

  另外,就是两国要增加学生之间的来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美双方的文化是有距离的,一定要和对方进行沟通,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多一点来往是好事,完全不来往的话,双方很容易产生误会。

  中评社:您在新书中指出,中国与美国在科研上还存着巨大的鸿沟,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您认为中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加强基础研究的侧重点和可行路径是什么?“中国制造2025”未来应如何推进? 

  刘遵义:在科学研究方面真正要有突破,要领导世界科技的发展,一定要加强基础研究。做研究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马上就要有结果,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逐渐的进步。

  爱因斯坦所做的就是基础研究,他很早就提出了公式:E=MC²,但原子弹是很多年后才发明出来的,当时爱因斯坦肯定也没有想到这个公式可以用来做原子弹。所以,基础研究就是放手让科学家做自己有兴趣做的事,发挥所长。

  所谓中国“新四大发明”中的网购、共用单车、高铁,其实都不是中国发明的。所以在此方面,政府一定要做好协助,加大投资,支持基础研究。如果不做好基础研究,十年、二十年后,科学技术领域还将是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自身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对于“中国制造2025”,不论提或不提,中国都要不断推进。由于美国在这一议题上“步步紧逼”,中国可以采取“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讲”的方式。其实中国也没有选择,买不到或可能买不到的东西,只能自己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