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王信文:中欧投资协定或助中国抗美科技围堵
http://www.CRNTT.com   2021-01-29 00:22:12


王信文。(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月29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拜登政府上任后的美中科技角力走向,彰化师范大学企管系教授王信文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国将中国科技发展视为战略威胁,所以拜登上任后,在相关控管、禁令方面,仍不易松绑,持续施压,但中国去年底已与欧盟洽签欧中投资协定,很大用意除了突破美国的贸易战之外,科技围堵也是之一,预期中国可望在科技战中获得喘息空间。

  王信文,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彰师大全球创意创新创业暨管理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全球管理暨服务科学评论主编,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调研学者、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短期研究员等职,研究专长包括国企跨境电商策略、大数据行销决策、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投资决策、资通讯5G整合与智慧机械等。

  美国拜登政府上任,美中关系迎来新局面,外界关注起两强科技角力调性是否转变,大陆“全球化智库”更建议北京,可考虑放宽Google、Twitter、Facebook等美企赴中国投资经营,以让美方取消对华为、抖音、阿里巴巴等中企的打压。

  针对拜登政府对中国科技围堵松绑的可能性,王信文认为,机会极低,虽然拜登强调美中之间是竞合关系,但双方的“合作项目”短期内不会是科技领域,因为目前美国已将中国的科技进步视为战略威胁,这不只是两党共识也是行政与立法部门的一致意见,所以拜登即便有意修正美中互动模式,科技领域仍不会是调整选项。

  王信文指出,美国在面对他国的技术发展可能超越自身领导地位时,往往会以国安战略的高度去介入压制,中国并不是唯一受到如此对待的国家,过去包括日本、德国、俄国、法国等皆曾遭受美国的打压,从这个一贯模式来看,美国无论是谁掌政,对中的科技管控、禁令都不会松绑,尤其是关键技术的供应方面,更是会设法层层围堵,因为美国的目的就是要解除可能被中国超越的风险。

  所以,中国智库建议“以物易物”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因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明确,就是要打击中国科技发展,不太可能让出转圜空间。王信文表示,也就是说,华为等陆企注定要持续被美国压着打,可是并不代表中国就没有喘息空间。

  王信文指出,事实上,中国去年底陆续谈成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经贸架构,迎向国际经贸关系,将成为对抗美国贸易围堵及科技打压的一大利基。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透过对欧盟让出投资环境、市场开放等,换取迎向欧洲的贸易布局,当欧中经贸关系越紧密,美国的贸易围堵网就越松散。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