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后浪”之争看中国“新青年”
http://www.CRNTT.com   2020-05-07 09:11:23


 
  换一个角度看,一篇演讲、一段视频难以为当代的中国青年作出完整定义。

  与“60、70、80后”相比,中国的“90、00、10后”成长在一个更加“现代”的社会。一方面,这样的社会让年轻人拥有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无论是热爱制作美食的城市打工仔、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还是电竞、Cosplay或极限运动的爱好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的圈子和粉丝,获得自我认同。

  同样,正如美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所批判的,高度工业化、技术化的“消费社会”也面临着思想单一化的风险。绚丽的广告和造星节目充斥之下,年轻一代是否还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饭圈”带给年轻人身份认同的同时,是否也加剧了不同“圈子”壁垒的形成?生活方式的多元,是否仅仅流于肤浅的层面?

  由此观之,《后浪》之争恰恰证明独立自主、进步创新的“五四精神”幷未被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繁荣所消弭,这也符合何冰在演讲中所传达的:“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有网民打趣此番争论为“史上最接地气的五四青年节纪念”,不管所持观点如何,是“前浪”还是“后浪”,都可以参与这场讨论。而“接地气”的背后,折射出今天中国的年轻人面对自己国家更加自信的心态。

  不喜欢《后浪》视频的网民直指大城市高房租、996工作制带来的压力,压力之下,年轻人幷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

  其实,能够以客观理性的心态探讨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101年前,爱国青年面临着救国存亡的内忧外患;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青年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下岗潮、“入世”、北京奥运等风云激荡的岁月;今天,中国青年将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与新机遇。

  后疫情时代,中国青年如何保持住“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状态,或许将成为他们真正的“成人礼”。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