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马丽蓉:一带一路“软环境”中的宗教变量
http://www.CRNTT.com   2017-04-29 00:39:29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中评社 束沐摄)
  中评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 束沐)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日前在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论坛时,对“一带一路”沿线的“软环境”进行了分析。她指出,宗教变量是“一带一路”软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对民心相通具有巨大影响。她建议,要在公共外交中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建立“去极端化”的多层级合作机制,而新疆的稳定最为根本。

  马丽蓉首先指出,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三年多以来,面临新的课题之一就是软环境现状不容乐观,是优化软环境成为一个新课题。她介绍,软环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指沿线国家的国情,如法律、政策、人文、思想、观念、习惯、信仰道德等,二是指沿线地区大国或世界大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出台的相关的政策以及对接的法规。
 
  西强东弱话语权格局下 “一带一路”软环境需优化 

  她发现,“一带一路”软环境目前主要存在着三个比较大的问题。第一,我们搞“一带一路”的意图对外传达得不明晰。她指出,许多美欧智库对于“一带一路”充满了误解和疑惑,因为西方霸权中整个媒体话语结构是西强东弱,弱势国家在民族、宗教、政策形象方面容易被诟病或者是被歪曲。西方政界、学界一些人炒作新疆、西藏议题。第二,“东突”一文一武两线作战,欧洲所谓的学术圈把新疆和叙利亚问题类比。第三,中国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极为有限。

  马丽蓉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联合国决议并得到广泛认可,表明中国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迈出一大步。她说,丝绸之路属于全球,是上千年以来中华民族提供给国际社会一个最成功的公共产品。但是她注意到,这些年来国家在对外友好政策中虽延续了丝绸之路精神,但可惜这些政策倡议没有完善,也没有推广出去被世界所分享,最后进而形成公共产品,具有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缺乏相应学术梳理和国际传播。因此,她认为,中国已经到了必须要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这样一个瓶颈期,“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的确是需要我们加大投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