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斗争性”政党政治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7-12-13 00:19:32


台湾蓝绿政党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两岸关系定位和主张的不同:民进党有台独党纲,国民党明确反对台独。
  中评社╱题:台湾“斗争性”政党政治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作者:游志强(武汉),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博士生

  所谓政党政治,指的是政党在政治运作中的核心地位,即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参与国家政权并在国家事务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政治。概括地说,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对政党的法律认可;政党与政权、政党与政党、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机制;政党自身存在和活动方式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国家与社会对政党存在和运行方式的影响。①台湾的政党政治表现为以国民党和民进党为核心的蓝绿对峙竞争关系,其主要模式是蓝绿二元对峙的大格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政党政治也出现一些新模式。无论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主要模式,还是时代因素促成的新模式,都对两岸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台湾政党政治的主要模式

  现代政党是联结公共权力系统与公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政治参与不断发展的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目标和任务的政治参与,不同目标和任务的政治参与生成不同性质的政党。②台湾的政党就是如此,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之后,台湾政治早已成为选举政治,选民用选票选择政党及其领袖并“购买”其政策。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和以民进党为首的“泛绿”两大政党组成的“两党制”已经成为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主要模式。在非此即彼的选举中,为了争取选民,国民党和民进党必须在选举活动中将本党的政策主张与公众的政策议程衔接起来,以期能够争取选民的认同,扩大自己的影响。③台湾历届领导人的选战活动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据,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台湾最高领导人选战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根据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统计,台湾地区历届领导人选举中不同党派得票率、主要政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得票率和席位以及立法机构选举得票率和席次率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观测表中的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国民党和民进党的资料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但尽管如此,二者仍然是台湾众多政党中最为庞大且最为核心的政党。表中数据也印证了前述论点:国民党和民进党组成的“两党制”是台湾政党政治的主要模式。

  台湾政党政治的新势力

  表1:台湾地区历届领导人选举中不同党派得票率(1996—2016)
  表2:台湾地区主要政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得票率和席位(1989—2014)
  表3: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选举得票率和席次率(1992—2016)

  梳理表1至表3的资料,首先是台湾领导人选举中不同党派的得票率资料,相较于2012年,2016年选举中其他政党12.83%的占比率远高于2012年的2.77%;其次是台湾主要政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得票率和席位,在2014年的选举结果中,其他政党所占比例与前几年相比,大幅增长;再次是在台湾立法机构选举中,2001、2004、2008和2012年的资料属于台联所得,2016年的资料系台联和新崛起的“时代力量”所得,并且2016年的得票率高于2012年的得票率。这样的资料变化趋势表明,随着政治环境的演变,台湾民众在用选票选择政党时,不仅仅限于非国民党即民进党的选择,他们还可以选择随着时代推进而涌现出的新势力。而这些新势力在台湾政党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作用力不可小觑。

  关于台湾政党政治中涌现的新势力,首先要探讨的是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出现的“柯文哲现象”。柯文哲作为一个政治素人,无党籍且从未参加过任何社会公职,在岛内政治经济中心、蓝大于绿且国民党已经连续执政16年的台北市,相继战胜了来自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大政党的挑战者,以82万选票、58.2%的得票率赢得台北市市长的选举。柯文哲创下了政治素人在台湾地区高层级地方选举中获胜的纪录,尽管争议不断,却始终民望高企不坠,这种现象被称为“柯文哲现象”。④其次,新崛起的“时代力量”是台湾地区政党政治中另一重要的新势力。“时代力量”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在台湾2016年新一届“立法院”选举中异军突起,一举拿下“区域立委”3席、“不分区立委”2席,取代亲民党而成为台湾地区新一届“立法院”的第三大党,而之前作为第三势力“台独”党代表的“台联党”,则在这次“立法院”“大选”中失去了所有的席位而沦落为“泡沫党”。⑤

  台湾政党政治中涌现出的“柯文哲现象”和“时代力量”的崛起,并不是偶然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台湾政党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在“斗争性”政党政治的生态环境中,与国民党逐渐衰败相反的是民进党在政党斗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并开始扶持“时代力量”这样的新兴势力,不断创造外部条件促使新生力量崛起。

  二是新生力量的先天条件占据优势。与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的权贵背景不同的是,柯文哲出身本土平民家庭,个人奋斗的经历更能得到社会尊敬,其“非典型政治人物”的特质也容易获得普通人的信任。⑥而“时代力量”则主张“推动台湾的国家地位正常化, 国民皆享有作为一国之民的基本尊严与权益。”其政策主张很明显地传达出“时代力量”是一个“台独”党,属于“泛绿”阵营,但其政策主张却在台湾获得很大一部分青年和中产阶级“草根”力量的支持。新生力量来自于基层大众,其“草根性”的先天条件促使他们在台湾政党政治中更容易存活。

  三是台湾民众的公民意识高涨。近年来台湾社会公民运动蔚然成风,“红衫军倒扁”、反对美牛进口、“反ECFA”、“反服贸协议”、反调整课纲等运动接二连三地爆发,台湾社会“蓝绿对抗”、统“独”之争不断被推向风口浪尖,柯文哲、“时代力量”等新生势力借机参与其中,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宣传造势,迎合台湾青年世代的政治诉求,利用网路等新媒体与民众拉近距离、吸引眼球,从而在选战中获得支持并取胜。

  “柯文哲现象”对国、民两党都有很大的鞭策,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台湾政治的发展,开创了政治发展的新模式。⑦无论是“柯文哲现象”,还是“时代力量”,都代表着台湾政党政治的新生力量,意味着除了国民党和民进党之外的第三势力在台湾还存在着一定的生存空间。台湾政党政治的生态环境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享有一定号召力的新生势力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台湾政党政治的舞台,在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斗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但这些新生势力是否能够改变台湾政党政治的格局,是否会同“台联党”一样最终沦为“泡沫党”,这些问题都有待台湾政党政治实践的检验。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