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华文化论坛:张亚中剖析两岸发展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6-11-24 00:16:19


孙文学校校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摄影:兰忠伟)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兰忠伟)第二届“中华文化论坛”昨日在北京大学落下帷幕。在大会的后半段议程中,孙文学校校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说道,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张亚中认为,这应该是习近平未来留下来的最重要政治遗产,也应成为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后,代表习近平治国理念的核心思想。
 
  中国的崛起是中华文化与价值的再现
 
  张亚中表示,中华文化曾经受到西方的肯定。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 1694—1778)认为中国的儒教是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新“理性宗教”。他推崇孔子,“全然不以先知自认,绝不认为自己受神的启示,他根本不传播新的宗教,不求助于魔力”。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1784)见解类似,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关于“中国”的一段,认为从先秦至明末的中国哲学,其基本概念是“理性”。他特别欣赏儒教“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以治国平天下”。
 
  “欧洲启蒙思想家还从历史中看到了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力量。万里长城未能阻止异族入侵,而入主中原的异族无一不被汉族所同化。启蒙思想家认为,这种“世界上仅见的现象”,原因在于中国所特有的伦理型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伏尔泰写道:“这是一个巨大的证明,体现了理性与才智对盲目和野蛮的力量具有自然的优越性”。”张亚中说。
 
  他继续说道,伏尔泰的《诸民族风俗论》(Essai sur les moeurs et l 'esprit des nations, 1756)推崇中国文化闪耀着理性、人道的光辉,中国的儒学深藏当时欧洲现实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及宗教宽容。伏尔泰发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
 
  张亚中强调,德国哲人莱布尼茨(Gottfried W. Leibniz, 1646-1716)也说道:“如果请一个聪明人当裁判员,而他所裁判的不是女神的美,而是民族的善,那么我相信,他会把金苹果送给中国人的。就我们的目前情况而论,道德的败坏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我几乎觉得需要请中国的传教士来到这里,把自然神教的目的与实践教给我们,正如我们给他们派了教士去传授启示的神学那样”。
 
  张亚中说,直到法国大革命,中国哲学中的德治主义还对雅各宾党人发生影响,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 1758—1794)在其所起草的一七九三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第六条引用中国格言:“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的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专题: 中评香港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