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如何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2-15 09:38:10


“三重压力”对中国经济体系的冲击不容小觑。如果应对不利,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
  中评社北京2月15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科技力量提升、产业链韧性、改革开放、民生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但会议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就意味着,压力的化解不仅要促进需求扩张,还要兼顾供给的稳定,更需要注重对预期的引导。

  银行家杂志发表主编王力文章表示,中国经济“三重压力”的成因既与内外部环境有关,又凸显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首先看需求收缩。需求来自于国际市场出口和国内消费投资。2021年,外需出口增长很大程度来自于全球疫情蔓延引发居家办公带来的“宅经济”需求上升、疫情对一些国家或地区制造业供应链冲击引发的订单转移,以及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纾困救市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然而上述三重因素引发的出口行情总体上是临时性和偶然性的,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必然会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及经济状况变化而发生变化。内需方面除了疫情影响消费行业外,过去七年多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此外居民企业部门杠杆率偏高,依靠信贷拉动需求的传统路径已无法走通。

  其次看供给冲击。这部分影响不仅与宏观环境相关,更多的是对特定行业和局部领域的冲击。外部供给冲击包括贸易冲突等引发的贸易禁运和经济制裁、国际产业链受到疫情冲击停产而转移,以及全球范围流动性泛滥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背离基本面等。内部供给冲击主要是过去多年去产能导致的工业上游煤电等传统能源供给结构性短缺,以及部分地区政府部门为了满足低碳环保等考核指标而人为导致的拉闸限电。

  再次看预期转弱。主要指社会公众和舆论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预估数值的降低。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高速增长周期,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3.8%,这也缔造了非资源经济体十年周期超高速增长的奇迹,使中国经济的体量持续增大,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受到世界各国投资者的普遍关注。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从高点开始回落,继2012年增速跌破8%后,2015年增速再下探到7%以下,2011~2019年九年周期年均复合增速降低至7.8%,但依然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同期增长率。2021年,中国经济在面对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仍实现了8.1%的增长,但两年累计复合增长率仅为5%。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告别了进入新世纪以来12年的超高速增长周期和进入新常态以来的中高速增长周期,正式进入了中速经济增长的新周期。

  “三重压力”虽然从不同侧面揭示出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复杂矛盾,但三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分别从宏观视角客观反映了诸多不利因素,而预期转弱则表现在微观主体的主观认识层面。需求收缩意味着经营主体特别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潜在市场空间收窄或增长速度放缓乃至停滞,新增投资的边际收益降低,换言之就是降低了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投资扩张行为的驱动力。供给冲击则意味着经济活动受到某种制约,或面临被迫转型等不确定性风险,从而掣肘市场主体的投资扩张行为。上述两个因素一前一后制约了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行为,如果类似情况持续存在,将会极大地冲击市场信心,弱化经济增长预期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加剧逆周期波动。

  文章分析,“三重压力”对中国经济体系的冲击不容小觑。根据其作用机制,“三重压力”是在经济周期中产生的偏离和扰动,如果应对不利,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