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两岸新闻交流文集出版 亲历者幕后故事精彩
http://www.CRNTT.com   2019-05-23 00:14:40


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海峡两岸新闻交流30年纪念文集》2018年8月正式出版(中评社 林艶摄)
 
  1991年8月12日至24日,时任中国新闻社港台海外部主任的郭伟峰与新华社主任记者范丽青,因“闽狮渔事件”赴台湾采访,成为两岸相隔42年后首次访问台湾的大陆记者,更是两岸新闻双向交流乃至两岸关系双向交流的起始,被载入两岸关系史册。据台湾《中华日报》董事长黄肇松回忆,他当时作为《中国时报》总编辑与副总编辑俞雨霖到停机坪通道接机,陪郭伟峰和范丽青走到海关,短短500米花了一个多小时,因为有100多位记者寸步不离地对他们进行“记者采访记者”,让郭、范两人“寸步难行”。现任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作为当时的亲历者,在书中撰写了《一位两岸新闻老兵的人生价值所在》一文。他在文章分享了两位大陆记者是如何成为历史主角的,他说,我在台湾12天中的采访言行,是本色的表露,没有什么矫饰,动之以情,才能获得台湾最大的民心民意支持。这是他再次回顾首次赴台采访时的最大感慨。他说,我们的本色有三,一是我们也是专业的记者,二是我们是同声同气的宗亲,三是我们是传播善意的种子。我深知,40年间的第一步,虽然是一小步,但是这一步一定要稳稳地走出去,因为在我们身后,是滚滚而来的两岸大交流时代。不能因为我们的个人步伐而延误阻碍了时代的进程!所以,我们这一次赴台采访,不单纯是一次新闻事件的采访,更不是个人出风头的时刻。我们是代表整个大陆记者的精神风貌,要让台湾民众产生好感,支持两岸新闻双向交流。所以,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要让台湾民众产生好感,以获得台湾民众的认同,是我们在12天里努力目标。现在回顾,我觉得我做到了,无愧历史潮流。时任国家主席、对台领导小组组长杨尚昆评价他们的此次台湾破冰之行时是这样讲的:“这两个娃不错喔!”郭伟峰感叹自己是两岸新闻交流合作的在岗老兵,他说,无论如何,只要以和平统一为大政方针,两岸关系的基础就必须是以民心为基础。以心比心,对台湾民众要有真情实意,要对之以善,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本色。此后26年,我在两岸新闻交流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勿忘初心,保持本色!

  当然,在两岸新闻交流中,台湾媒体访问大陆领导人的事件也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举。1990年9月24日,台湾《中国时报》采访组在北京采访了时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尚昆。台湾《中华日报》董事长、台湾《中国时报》原社长黄肇松是当时特派采访团的团长,他在书中回顾了访问杨尚昆前主席的幕后故事,分享了此次专访的来龙去脉并揭露了当时规划此次专访的初衷。他回忆道,杨尚昆当时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本报特派采访团,预计时间约40分钟。最后,访问时间为80分钟,超出原定时间一倍。在综合答覆中,他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均有所触及,只是有些答得多,有些答得少;有些详细些,有些简单些。总的印象是:他很能顺应谈话的气氛,乐谈健谈而不以我们所提的较为尖锐的问题为意。台湾中评社社长、《中国时报》原副总编辑的俞雨霖是此次专访顺利达成的幕后参与者和推动者,负责与国台办进行接洽沟通。他在书中也分享了他当时作为《中国时报》大陆新闻中心主任参与推动此次采访过程中的整个经历,他感慨道,在两岸开始开始交流之际,能够访问到国家主席杨尚昆,尤其具有中共元老的身份,不论就媒体本身或新闻本身来说,都是一件两岸关系上空前的大事。多年后,有一位大陆的媒体人告诉我,这个访问是空前绝后的一个新闻事件,也是杨尚昆主席空前绝后的受访事件,如今看起来,真是如此,我们何其有幸,能够参与在这个历史事件之中。此外,俞雨霖在书中还分享了他亲历的另外两个新闻事件,一是新华社记者范丽青与中新社记者郭伟峰赴台采访“闽狮渔事件”,二是新华社记者范丽青与陈斌华正式赴台驻点采访,踏出两岸新闻交流正常化的第一步。

  此外,还有很多参与推动两岸新闻交流的工作者及新闻人都在书中叙写了他们参与两岸新闻交流30年历程中的特殊历史记忆,比如,国台办秘书局局长杨毅也在书中揭露了《首批大陆记者赴台采访始末》,国台办研究局副局长、新华社港台澳部原副主任陈斌华分享了其驻点采访经历《我与台湾的“相看两不厌”》,台湾中天电视台新闻部大陆中心主任特派员戴菉也分享了其在大陆驻点的心情,东森驻京自资深记者、东森电视台新闻部大陆中心副理在书中分享了《两岸新闻交流卅年之我的两岸婚姻路》等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