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新战略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4-19 15:28:12


 
  不管怎么样,所有国家,不仅仅是“一带一路”沿岸沿边国家,而且也是其他不那么相关的国家,都在积极计算和评估“一带一路”能够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作为创始国的中国又如何呢?如果早期对“一带一路”的利益和风险的评估只是概念层面的,这么多年下来,现在的评估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材料。

  “一带一路”可以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多少利益?中国又在不同层面(国内、区域和国际)面临怎样的风险呢?如何避免和控制风险?当一种方式因为形势的变化变得不再可行的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替代方式?简单地说,到了今天,如何定义“一带一路”?中国要做什么?怎么做?实际上,对这些问题,很多人幷不清楚。这就是说,中国需要对“一带一路”做新的战略思考。

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利益和风险

  如何评估中国自身在“一带一路”的利益和风险?其实,就内部来说,是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外部来说,是实现国家安全。如果从这两个视角来看,人们至少需要考量如下几个问题。

  其一、国内国际两方面发展的平衡。“一带一路”首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而非西方所说的对外扩张。资本、产能和技术的“走出去”都是为了内部的发展。因此,“一带一路”以不影响内部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再者,一旦内部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外部的发展就没有了基础,变得更加不可持续了。这也是中国内部一些人所担心的。历史上,中国有这样的传统。朝贡体系是一个例子。其他国家向中国的皇帝叩一个头,中国就向这些国家开放贸易,而中国本身从来不要求他国向中国开放。这种不对称的开放使得朝贡体系经常成为中国的负担。

  毛泽东时代的援外尽管是为当时的“生存外交”服务,但也是以牺牲内部利益为代价的。国家主导的“走出去”项目尤其要注意其经济能力的可持续性。有人开始担忧“一带一路”会变成另一个“郑和”项目,这幷非没有一点道理。郑和七次下西洋,充分代表了当时明朝的国家能力,但之后因为内部因素嘎然而止。

  其二、“一带”给中国西部边境有可能带来的战略、文明等地缘政治环境的冲击。“一带”涉及中国和俄罗斯、中亚国家、中东地区之间的关系。数千年里,这些地区都是地缘政治环境最为复杂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长城”。到了今天,人们可能必须重新思考长城文化的价值。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生活方式、伊斯兰极端主义、大小国错综复杂的关系,所有能够导致国际国内冲突的因素都在“一带”区域体现出来。而这些又会马上反映到中国内部,演变成中国本身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