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主要制约因素透视
http://www.CRNTT.com   2013-03-31 00:16:44


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到底会向何处去
  中评社╱题: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主要制约因素透视 作者:彭丹宇(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不可否认,民进党转型的重要看点是其两岸政策调整及其未来如何解决好两岸路线的问题。蔡英文败选后抛出的一些两岸论述调整思路被民进党复杂纠结的内部斗争和接踵而来的新一轮权力重组所冲淡,代理党主席陈菊虽然承袭了蔡英文败选后的一些两岸政策调整思路,但角色的过渡性使其影响有限。苏贞昌就任党主席之后,尽管试图通过备受关注的“中国事务部”和“中国事务委员会”统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但“中国事务委员会”推出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及目前所处的“悬空”状态,难免会被外界认为民进党的两岸事务人事布局整合还没有成型,其两岸论述指向的党内共识和明确定位也没有能够形成。虽然谢长廷的大陆之行使得民进党的两岸主张出现了一些积极的看点,但民进党的两岸路线调整及两岸政策重构仍然面临着许多牵制和阻碍。在多重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民进党两岸政策到底会往何处去,最终将取决于民进党所面临的内部及外部复杂的多重钳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岛内基本教义派对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牵制和阻碍

  基本教义派对民进党既有基本价值的坚持以及对“台湾主体意识”的强调,始终是制约民进党走出“台独”桎梏的重要因素。蔡英文败选后,相关评论认为(1):铁杆“台独”有群众、有依靠这批群众的政治人物,它已成为一个体制,如何改变这些人乃是未来民进党最大的难题;民进党以前用“台独”意识教育群众,如今,其教育成功的群众已开始反过来制止民进党的改变。尽管有49.6%认同民进党“废除台独党纲”,但从33.4%认为民进党不应“废除‘台独’党纲”(2)的声音中,同样也可获知民进党两岸路线转向与两岸政策调整的艰难。

  基本教义群体强调“台湾价值”,认为民进党应走与国民党不同的“中国政策路线”,强调民进党与陈水扁的执政是台湾历史的一部分,民进党不能与历史切割,“小英的失败就是与过去扁执政切割有关”(3)。即便是谢长廷的“开展之旅”在岛内外及民进党内外多持正面看待和肯定态度的情况下,台湾团结联盟主席黄昆辉仍固执地认为,本土政治人物不但不严厉挑战“倾中”政策,还出现强化“倾中”路线正当性行动,“这是台湾本土阵营当前最大的危机”(4)。独派要角姚嘉文不仅质疑谢长廷的立场,更是明确表态,反对谢长廷出任“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5),并认为民进党主张制宪,谢长廷拿出“中华民国宪法”来谈,违背民进党的立场(6);姚甚至强调(7)“谢长廷与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总统’选举时不讲‘台独’,所以选举失败;民进党是‘台独’党,不承认、不接受‘台独’,如何领导这个党?”。游锡堃则表示(8),只要能实现“国会”稳定过半,“总统”胜选自然水到渠成,即使“总统”未能顺利当选,民进党仍可透过立法权及预算权的行使,阻止他党倾中,有效捍卫台湾“国家”主权及推动“国家”正常化。游氏认为,2012“总统”大选,不是国家定位或两岸问题,而是论述与正面迎战问题,民进党若放弃台湾主体性主张,就没有了(9)。可见,这些观点目前在深绿群体中仍有相当市场和票房价值。

  正是由于基本教义派的制约,在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和路线选择方面,使得蔡英文的两岸论述难以拓展出走向“理性”与“清晰”的空间,也使得苏贞昌就任党主席以来的两岸思路更多地表现为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和自我限缩。事实上,民进党目前的最大困扰不仅仅是两条路线之争,还在于在路线之争中伴随着激烈的派系斗争和权力追逐,使得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更加无法顺利凝聚共识。

  针对谢长廷大陆之行所引发的政治效应,民进党内天王们暗中较劲的政治博弈,也正在成为影响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陈淞山在美丽岛电子报撰文所言(10):谢长廷的意外出招登陆,打乱了苏贞昌“民生经济、内政重于两岸”的政治布局,让苏贞昌原有的“迈向‘总统’之路”时程、步骤与计画完全乱了套。苏贞昌不愿意看到谢长廷在他的前面处理好民进党与共产党的政治关系,并趁机与蔡英文的政治势力合作结盟。因此,苏贞昌刻意切削谢长廷“登陆”的政治效应,打击谢“登陆”的正当性与政治价值,藉由游锡堃炮轰谢长廷的中国大陆之行制造党内各大派系对谢“登陆”的围剿氛围并趁机遂行己意冷却民共对话政治效应,其目的是封杀谢长廷主导民进党两岸事务发展的领导权,不想让谢长廷在两岸政策的定位与发展方面成为“领头羊”。

  由于民进党内与绿营内部庞大的“台独”基本教义派可以左右党内权力的分配与改革主张(11),面对党内的权力之争及各派系在2014“七合一”选举中的“卡位”与“布局”之战,现阶段还鲜有人愿意系统地去思考民进党未来的两岸政策体系并付诸于具体行动之中。虽然在台湾被认为真正主张“台独”者不会超过3﹪,但选举所影响的选票可能远远超过3%的真“台独”者(12)。台湾学者认为(13)(14),2002年“八三讲话”提出“一边一国”之后,陈水扁实质上已经成为“台独”“教主”,陈水扁的“台独牌”必然会影响民进党的转型,让民进党抛不开“台独”的影子,“独派”及扁系将伴随民进党的发展,使民进党无法走出局限性。在这方面,从“独派”反对谢长廷担纲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的诉求中,仍可清晰折射出“台独”势力对民进党的捆绑和对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阻碍。

  “台独”势力之所以处心积虑地把台湾与中国进行切割,其目的是为了使台湾从中国脱离出去,如果承认“宪法共识”,“台独”的生存基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正是由于“台独”已经沦为聚拢民进党的重要纽带,使得民进党很难修改“台独党纲”,很难放弃“台独”主张。但不放弃“台独”立场,民进党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转型,民进党的两岸路线和两岸政策也不会有实质意义上的根本转变。民进党的“台独”指向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则民进党最终还是会陷于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之中而难以走出一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够真正意义上成就民进党未来的正确道路。

  可见,基本教义派已经成为制约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关键。因为害怕“台独”势力及“深绿”人士的强力反对会动摇民进党的根基,动摇泛绿基本盘,尽管民进党成立以来一直在做一些策略性调整,但无论是在民进党的迅速发展期还是在民进党的挫折调整期,民进党始终没有能够放弃“台独”立场,这不仅仅是其意识形态使然,也是民进党内相关力量博弈的结果。除非“绿色”走向淡化、“浅绿”理性转化、“台独”空间被大大压缩,否则,民进党从根本上转型仍然是举步维艰的事情。就内部而言,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及其基本教义派的制约,仍然是影响民进党转型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和关键瓶颈障碍。

  民进党两岸论述理论建构和实践基础不足对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延和阻碍

  民进党转型困难的另一个障碍因素是民进党两岸政策建构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的欠缺以及相关理论建构客观性、前瞻性和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使得民进党在内部难以形成凝聚绿色共识的两岸思想主张,对外则难以形成具有未来前景和现实意义的两岸论述架构。对于两岸路线走向和两岸政策调整,民进党内虽不乏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声音,但毕竟至今未能成为主流认知。

  综观2012败选后绿营所持的主流观点和立场(15)(16)(17),一是认为民进党不宜修改“台独党纲”,贸然修改会导致党内分歧和无所适从,使支持者错乱、基本盘松动;二是认为民进党坚持“主权”立场和“国家”定位,具有优势,立场不容退缩;三是认为“九二共识”与民进党的一贯立场明显矛盾,民进党不宜贸然接受“九二共识”的主张,只需要在积极、稳健和淡化“台独”三条路线中,确认一条清晰的路线即可;四是不承认民进党的两岸路线与政策存在错误,认为只是民进党温和立场被国民党操作扭曲之后,造成选民误解。如曾经领衔起草“台独党纲”和“台湾前途决议文”,被党内公认为“台独”理论大师的林浊水认为,“九二共识”与民进党既有价值矛盾,现在接受“九二共识”,别人也不会接受民进党,如果现在修改党纲,却没有解决路线混乱问题,政策和战略也将无法着手;民进党前“中国事务部”主任董立文认为,基本价值松动将造成党内分歧,选后许多人试图调整民进党在“国家定位”上的基本立场,如此检讨方式,“形同让北京与国民党做裁判,并过度考虑北京可能的反应”;民进党前“陆委会主委”吴钊燮认为,败选后民进党内有关“与‘中国’交流”的讨论,根本是“跳入国共设定的议题”,如果执政党说民进党应该和中国(大陆)交流,民进党就照单全收,这将是反对党的失职;民进党籍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认为,民进党与中国大陆政治主张、政治立场有所差别,要建立党对党交流,相对不成熟……显而易见,这些深切瞭解民进党思维的人依然认为民进党坚守台湾“主权”的立场不容退缩。更令人忧心的是,这批人中,不乏民进党制定两岸政策时的重要幕僚和谘询对象,他们在未来民进党两岸政策制定过程中也必将会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他们的想法与其说是个人观点,不如说是已成为必然会影响民进党主流意见或集体认知的相关论述,这也必将会对民进党两岸观的调整产生相应的误导和阻碍。因此,不难想像,有利于民进党大幅修正两岸路线和两岸政策的内在时空环境现阶段还没有营造出来,未来一段时期内民进党的转型将仍然是小概率事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