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一份建议催生了中国工程院
http://www.CRNTT.com   2023-09-22 11:49:36


  中评社北京9月22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1992年4月21日,一封由罗沛霖执笔,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侯祥麟、罗沛霖共同讨论定稿并联合署名的《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报送给了党中央。从1979年到1994年,十余年间,正是在以这6位科学家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才最终促成了中国工程院的组建。

  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正式成立,这在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份历史性的建议

  《建议》共5页,仅1000多字,言简意赅,从世界工程技术和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了提高工程科学技术研究、设计等能力,提升工程技术和工程师的地位,增强综合国力,《建议》提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依据我国国情,《建议》还对这个新建学术机构的性质、任务,以及它与中国科学院(主要是技术科学部)的关系等提出了构想。

  关于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必要性与紧迫性,6位科学家在《建议》中强调了两点。一是“本次科学院学部委员增选中,许多产业部门很有成就的专家、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工程技术工作者都未能纳入,也说明了建立工程与技术科学院是极端必要的。”二是“建立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后,我们就可成为(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联合委员会的正式成员,从而加强国际间科技和经验交流,得到益处。”

  这份建议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92年5月,党中央作出了肯定性批示,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在这份建议之前,我国已有过倡议建立工程院的声音。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科学春天”的到来而欢欣鼓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