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http://www.CRNTT.com   2021-11-09 10:38:22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据羊城晚报发文,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对中国和联合国来说是相互成就的。对中国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标志着美国对中国长期孤立政策的失败,意味着中国重返国际社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中国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联合国为中国提供了全面融入国际体系、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大力倡导多边主义的舞台。

  对联合国来说,恢复中国这一国际社会重要角色的席位使其具有了更全面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为联合国注入了新的活力。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一直有三大支柱领域,即安全、发展、人权。这三大支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阐述为:没有发展,我们就无法享受安全;没有安全,我们就无法享有发展;不尊重人权,我们既不能享有安全,也不能享有发展。自新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以来,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在安全、发展和人权这三大支柱领域的多边国际合作,践行多边主义,为联合国的安全、发展和人权事业提供了坚定的支持。

  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

  在安全领域,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负责安全事务的主要机构是安全理事会,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倡导加强国际互信与安全合作。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幷向世界做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nextpage>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和第二大联合国会费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为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贡献了工程部队、民事警察、医疗单位以及战斗部队。

  根据2020年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30年来中国军队认真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忠实履行维和使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已累计向苏丹、黎巴嫩、柬埔寨、利比亚等国家和地区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有21位中国军人和警察牺牲在维和第一线。目前仍有2000多名中国维和人员在8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作出贡献

  促进发展也是联合国的重要目标。联合国负责发展事务的主要机构是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中国自1972年以来一直担任经社理事会成员。中国支持不断加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作用,一直积极参与经社理事会的各项工作,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的贡献者。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全面支持幷大力投入到促进全球发展的事业中,在脱贫、绿色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中国积极推动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制定和实施,幷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中国不仅自己消除贫困,还大力开展扶贫方面的对外援助,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减贫事业而努力。2014年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中披露,2010-2012年中国免除坦桑尼亚、赞比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马里、多哥、贝宁、科特迪瓦、苏丹等9个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共计16笔到期无息贷款债务,累计金额达14.2亿元人民币。<nextpage>

  根据2021年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2013年至2018年中国又免除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共计98笔到期无息贷款债务,累计金额达41.84亿元人民币。

  此外,中国是最早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国家,全程参与幷有效推动了国际气候谈判,促成了《巴黎协定》的最终通过。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是落实《巴黎协定》的行动派,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举世瞩目。中国于2020年9月率先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幷承诺在2060年前达成这一目标。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发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希望各国共同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发展的冲击,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1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提出三点建议: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期待各方强化行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在联合国三大支柱之一的人权领域,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联合国人权领域的多边国际合作。1991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发表了第一部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首次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人权合作的立场即“中国承认和尊重联合国宪章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宗旨与原则,赞赏和支持联合国普遍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努力,幷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中国主张在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强人权领域内的国际合作”。

  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派团参与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历届会议,幷积极参加有关人权议题的审议。在连续三年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人权委员会的会议后,1981年中国参加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竞选幷胜利当选,从1982年起成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正式成员。此后,中国作为成员积极参与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各项活动,直至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2006年被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所取代。<nextpage>

  中国在设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磋商和最后表决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设立后,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先后5次高票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三次接受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议幷顺利通过核可。中国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及其办公室保持建设性接触,先后8次接待人权高专访华,多次邀请高专办官员来华交流访问。

  迄今,中国已加入了26项国际人权条约,其中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6项联合国核心人权条约。对于已经加入的条约,中国认真履行条约义务,按时接受人权条约机构的审议,诚恳接受各方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不断改进自己在人权保护方面的工作,曾被联合国经社文权利委员会誉为“履约审议典范”。

  根据《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3月,中国已向各条约机构提交履约报告27次,总计43期,接受审议26次。中国推荐的多名专家担任联合国经社文权利委员会、禁止酷刑委员会、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残疾人权利委员会等多个多边人权机构或专门委员会的委员。

  此外,中国对国际多边人权合作的贡献还包括:(1)对创设国际人权规则与机制的贡献。1993年6月,中国代表参加了维也纳世界人权大会幷参加了《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的讨论、起草和制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1995年9月,中国成功地主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为制定和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以来,中国支持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设立安全饮用水、文化权、残疾人权利等专题性特别机制等。(2)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促进人权” “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等理念被反复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国主办“南南人权论坛”幷使之机制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搭建了一个进行国际人权合作与交流的高端平台。<nextpage>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言:“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践行多边主义

  风风雨雨50年,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

  2020年7月1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多边主义:在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联合国”高级别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频讲话,指出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

  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应该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目前,人类正面临公共卫生危机、地区冲突、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威胁,国际社会应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幷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这是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唯一出路。

  (罗艶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