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德媒:中国用科技手段应对垃圾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21-06-03 15:51:05


  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据参考消息报道,据德国“中国平台”网站6月1日报道,为改善对垃圾的处理,中国越来越倚重大数据。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在垃圾袋上粘贴二维码,以使垃圾处理公司能够追踪谁在何时丢掉了哪些垃圾。

  报道称,在拥有约千万人口的湖南长沙,部分地区正在对该技术开展试点,已有数千户家庭使用智能垃圾收集系统。

  报道介绍,这套系统只奖不罚:每户家庭用手机注册后会得到一个账户,按规定处理垃圾可以得到奖励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实物等奖励。中国其他地方也在试行类似系统。

  报道提到,2018年,中国的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约2.28亿吨。由于中国仍在高速城市化,经济持续增长,这个数字到2030年可能会增至4.09亿吨。不断增加的垃圾对当地环境和中国的气候目标构成挑战。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城镇生活垃圾设施处理能力超过127万吨/日,较2015年增加51万吨/日。中国计划到2025年在所有地级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

  为实现这一步,德国的专业技术也受到欢迎。早在2016年,中国的天翔环境等投资方就收购了德国资源再生企业欧绿保集团旗下两大业务板块约60%的股权。欧绿保1968年由施魏策尔家族创立,年营业额约20亿欧元(约合156亿元人民币——本网注),1973年在柏林设立了首批用于回收玻璃和纸张的彩色垃圾桶。

  现在,欧绿保必须按照中国的垃圾状况作出调整。中国的垃圾成分往往完全不同,厨余垃圾等有机物要多得多。此外,电子垃圾的构成也不一样。该集团负责人之一阿克塞尔·施魏策尔2019年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香港建立了最先进的电器回收设施,因为那里的电饭煲和空调数量比欧洲要多得多,我们必须让技术适应当地情况,而不是简单地把德国设施‘复制粘贴’过去。”

  报道指出,中国从20年前就力图提高垃圾回收率。中国2018年下令停止进口废旧服装、废纸和废塑料等垃圾。其结果包括,中国的废纸进口量从2017年的约2500万吨降至现如今的基本为零。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