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国对华政策大调整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18-07-05 00:15:37


加强危机应对准备
  中评社╱题:美国对华政策大调整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作者:张弛(北京),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战略咨询中心副教授

  作者指出,随着中国持续崛起,美国对华战略焦虑和敌意判断显着上升,认为中国是美国霸权最根本、最长远、最严重的战略挑战。当前,中美关系走到了转捩点,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始由“接触+遏制”向“全面战略竞争”转变。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紧张”和“竞争”恐将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要特征甚至“新常态”。对此,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以更加开放、合作、包容、自信的姿态面对国际社会,同时加强危机应对准备,推进地区安全合作,在竞争中维持中美关系大局稳定。

  一、美国对华政策大调整的主要原因

  当前,美国对华政策之所以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美国对中国极度失望。

  政治上,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本就截然不同,中国相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而美国则习惯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视为“异类”甚至对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之所以始终奉行“接触+遏制”的“两手”政策,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精英大都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对中国的接触政策,最终将使中国走上西方式民主的道路。在包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上,美国都希望通过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体系,在防止中国成为另一个“苏联”的同时,影响和改造中国,最终使中国由西方的“异类”变为“同类”。

  但现实让美国极度失望。中国不仅未按照西方期望的方式发展,而且立足国情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同时,“中国模式”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西方发展模式之外的有益借鉴,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从中国学习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经验。美国认为,“中国模式”对西方自由民主体制和市场经济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和现实的威胁。所以,美国很多人认为,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历届政府奉行了40多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失败了,必须进行大调整。

  特朗普政府2017年12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提出,要反思和改变美国长期以来的对华政策。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对华政策都是基于一种理念,即支持中国崛起和纳入战后国际秩序,将使中国实现自由化。但与美国的愿望相反,中国以牺牲别国主权为代价来扩张自己的实力。中国在世界上传播以腐败和内部监控为特征的专制体系,并且正在建设仅次于美国的强大军队。”①其实,早在2015年,美国著名智库对外关系理事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就出台了一份题为《修正美国对华大战略》(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的报告,指出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试图使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做法是错误的,这一做法“对美国在亚洲的首要地位产生了新威胁,而且最终将在全球对美国的权力形成挑战”,“华盛顿需要一个应对中国的新的大战略,其核心是平衡中国国力的崛起,而不是继续帮助中国崛起。”②但这一次特朗普政府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在官方文件中首次强调了这一思想,因而具有标志性意义。

  二是中美实力快速接近。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各方面研究,如果中美两国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未来15至30年,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将大幅缩小,并在一些领域赶超美国。在经济实力方面,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GDP将超过美国;在科技实力方面,预计2050年左右,中美将并驾齐驱,在一系列重大技术上互有领先;在军事实力方面,估计美国在2030年前后仍将对中国保持较大优势,但随后其战略优势减少,到2050年前后,美国对中国可能将不再占有较大优势。中美在实力上的快速接近,深化了两国间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增加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和疑惧。

  三是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读。

  近年来,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以及提供更多国际公共服务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南海岛礁扩建工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建立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等。但美国在心理上对此难以接受,并将其视为中国崛起挑战美国霸权、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并试图将美国赶出亚洲的行为。

  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指出,“中国在周边的一系列进取动作,包括南海岛礁建设,威胁到自由贸易、地区稳定和其他国家的主权。中国快速的军事现代化旨在限制美国进入该区域”。“印太地区国家呼吁美国发挥领导作用,集体对抗中国,以维持尊重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地区秩序。”③再比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本意是要发挥自身经济优势,带动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的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而且中国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与这个倡议。但美国方面对此一直抱有怀疑态度,认为“一带一路”旨在扩展中国势力范围,中国主导建立亚投行是要取代美日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

  基于上述三个原因,美国战略界已经形成共识——遏制中国乃当务之急。这将不以哪一位美国总统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因美国政府换届而改变。

  其实,早在当年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时,美国战略界就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必须制衡中国崛起。只不过当时美国深陷中东事务,在处理伊朗核问题等重大国际事务上需要中国合作,并且在“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事件”后,与俄罗斯在东欧和中东展开了激烈的战略博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竞争和制衡。

  今天,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已经不大可能被围堵和遏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似乎也没有能力来改变中国。因此,美国按照打击“异类”和维护霸主地位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模式,试图去做的就是在世界范围纠集盟友和伙伴国,孤立中国、打压中国崛起,限制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此外,本届美国政府具有浓厚的商人和军人背景,因此决策比较果断,不大会像以往的美国政府那样反复权衡各种利弊。加之近来特朗普决策团队中鹰派占据主导地位,保守势力上升。这些都将促使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接触+遏制”转向“全面战略竞争”。特朗普政府目前叫嚣的“贸易战”,恐怕会成为中美全面战略竞争的开端。

  二、美国对华政策大调整的战略动向及影响

  目前,美国对华政策大调整已经呈现四个方面的战略动向,这将对中美关系乃至全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一是明确对华战略定位,首次将中国列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国防战略》、《核态势评估》等系列战略文件,明确判定世界重回大国竞争状态,中俄作为“修正主义大国”,位列美国三大类别的战略挑战之首,而在“修正主义大国”之中,美国又将中国列在俄罗斯之前,并强调美军的首要任务是与中俄进行长期战略竞争,还在历史上首次指出,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

  回顾历史,“二战”后美苏两国间之所以形成“冷战”局面,也是因为当时美国对苏联做出了一个类似的战略定位,从此两大阵营之间的全面战略竞争就开始了,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今天,中美两国之间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形。美国对中国做出这样的战略定位,就意味着今后美国将像当年对付苏联那样,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对付中国,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将达到两国建交以来的新高度,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紧张”和“竞争”恐将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要特征甚至“新常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