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书评:用学术话语解构“中国港口威胁论”
http://www.CRNTT.com   2024-04-28 01:00:57


 
  随后,作者还总结出日本海外港口开发的模式:“国家主导、官民一体、战略推进、内外统筹、全程参与、全链(港航产业链)捆绑、身份建构、差异竞争”,进而较好地揭示了,日本海外港口开发战略一直由国家推动进行,一直是企业等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相配合的产物。对比日本长期战略实践便可发现,由国家倡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海丝”港口合作并非“独此一家”,更不是所谓“不当竞争”,官民配合相对紧密是东亚国家不同于西方的传统路径,仅此而已。

  书中分析了海外港口开发之于日本的战略价值,其观点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同时对于超大规模的滨海外向型经济体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作为供需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体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繁荣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外贸离不开港口的基础支撑。在这个语境下,港口不仅指本国港口,还包括海运航线另一端位于对象国的港口。源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发展需要和资源能源高度依赖海运进口的经济安全需要,日本推进海外港口开发具有必然性。日本海外港口开发始于对印度铁矿石港,与之几乎同时,在东南亚国家的港口合作最为密集。日本海外港口战略布局之处,或为资源能源贸易提供物流便利;或临港建设产业园区,将对象国纳入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产业链(日本与对象国的中间品贸易额因应大幅提升),乃至将现地生产的产品在现地直接销售。

  除了国家经济战略考量外,作者还分析了港口作为一种特殊的外交资源,在日本对外战略推进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国际政治层面看,日本对印度港口项目合作的契机是美国所推动的“科伦坡计划”。当时美国希望拉日本加入“科伦坡计划”,来对冲英国等老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而战后的日本经济刚有起色,也希望通过此类国际合作来彰显自身国家实力和乐于为国际做贡献的国家身份。美日双方由此一拍即合。同理,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的港口合作是战后“赔偿外交”及之后“援助外交”的重要组成,同样具有“优质外交资源”的战略意涵,在日本打开对东南亚外交局面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至今仍然是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重要议题。可见,港口作为一种外交资源,能够深化与对象国的关系,强化对对象国的影响,也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战略实践。

  再重新审视当下大国博弈加剧的局面,便不难理解美国为何要疯狂打压中国“海丝”港口合作,日本为何对美输诚、积极配合美国对华的打压。“海洋国家”日本的海外港口开发战略发挥了维护海运通道安全和资源能源安全、促进国际产业布局、拓展海外市场、强化地缘政治影响等多重作用,而港口所具备的上述作用和战略价值,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与世界紧密联系的超大规模外向型经济体来讲,都是相似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