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策展的关键在于有效转化
http://www.CRNTT.com   2024-03-30 13:55:21


 
  当下,美术馆策划展览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希望作品与观众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展览从观众体验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空间叙事与参观动线。比如正在日本京都市京瓷美术馆举行的“村上隆魔法京都”展,进入该馆中央大厅,看到的是村上隆的两件大型雕塑,之后隔了相当长的一段空间距离,才得以进入此展的主展厅。这样的设置,对观众起到很好的引导和铺垫作用。接着,进入主展厅的入口处,发现非常逼仄,展出的是一幅体量巨大的《洛中洛外图屏风》,根本没有足够退距让人观看整幅作品的全貌。随后又进入一个非常高挑的专厅,黑暗中只有灯光打在作品上,此厅可谓本次展览最精华的部分,展出由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村上隆版的《平安京》。此时,观众才明白,策展人其实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入口处的逼仄,是为了烘托展览的高潮。而入口处采用如此狭窄的间距,实际上也是逼迫观众近距离观赏,那幅长达12米的《洛中洛外图屏风》是村上隆对经典的一次再创作,在原来的画作上增加了村上隆颇具标识性的许多幽灵精怪。通过这种特定空间的设置,相当于强迫现场观众留意村上隆再创作过程的各种“阴谋诡计”和细节,否则很容易被忽视。

  为了增强展览的学术和研究性,现在的普遍做法,是在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展出相关文献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艺术展览而言,原作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第一重要的,历史文献只有与作品建立起明确的逻辑关系,并且这种逻辑关系要浅近直白,观众才能明白与理解展示这些历史文献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是将它们集中放置在展柜中或展墙上,观众就会自动瞭解其意图。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艺术展设立单独的文献展区。如果将历史文献与艺术大师不同时期的作品结合起来,是否更有利于观众理解艺术大师们艺术风格演变的脉络?更有利于观众理解他们的作品?

  学术性展览,既有面向历史与经典的,也有面向当代的。有时,面向当代的学术性展览,其研究成果的转化更富有挑战性。比如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含量的展览主题,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要理解这个主题本身就颇费思量,因此如何运用作品和展示设计来阐释与支撑这个展览主题的建构变得非常重要。笔者注意到,为了此次展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央大厅进行了精心的改造,特意营造出宛如进入影院之后的那种昏暗光线,中庭设置了一个巨型金属球体装置。观众可以站在下面仰望,也可以登上临时观景平台,从不同角度进行参观,仿佛置身于宇宙世界。这种情景式的打造,就是一种当代的展览语言,从而让观众立马有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感,更便于后续对展览结构和参展作品解读。

  总而言之,策展的关键在于将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进行有效转化,如果实在无法进行转化,只能作出取舍。策展理念既体现在策展文本中,它也必须体现在可感的结构和形态中。某种意义上来说,策展一直是戴着脚镣在跳舞,它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实践。

  (来源:文汇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