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春风又绿江南岸—重读王安石《泊船瓜洲》
http://www.CRNTT.com   2024-03-22 11:25:10


 
  王安石一家人才辈出,据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介绍:其父王益、安石本人、其兄安仁、其弟安礼、其子王雱,其弟安国都先后考取了进士。王安石家女性的才华也名声在外。如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称:“近世妇人多能诗,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最众,张奎妻长安君者,佳句最多。”长安君是安石的大妹妹,名文淑,为工部侍郎张奎妻。王安石在《长安县太君王氏墓志》中称其“工诗善书,强记博闻,明辨敏达,有过人者,循循恭谨,不自高显。”从王安石《示长安君》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两句,略可窥见他们兄妹之间是多么亲密融洽。可见王安石兄弟姐妹在父母的熏陶与关爱下,读书、习文、写诗,相互切磋,其乐融融。

  王安石对家乡的热爱与眷念之情,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充分地流露了出来,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是说江北的瓜洲与江南的京口仅有一江之隔。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是说京口与自己的家园所在地钟山只隔着数重山,很近。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如今的家乡如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说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迷人时节。所有这一切都说明自己应当留在家乡,与家人在一起,去享受亲情与美好的春光。然而第四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成了泡影。由于公务在身,自己不得不与家乡背道而行,留给自己的是对家乡无尽的思念,对着象征团圆的月亮,彻夜难眠的王安石寄重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于未来。对家乡的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当在神宗熙宁元年春天,从王安石的行程与心态来看还是准确的。安石母于仁宗嘉佑八年八月卒于京师,十月葬在江宁钟山,此后王安石便一直在江宁钟山为母亲居丧,直到英宗治平四年闰三月方出知江宁府。同年复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但是王安石以翰林学士身份应诏赴阙,则在神宗熙宁元年春。四月,神宗诏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显然是在他入京稍做安顿之后的事。故此诗当为王安石于熙宁元年春天奉诏入京,由京口渡江泊船瓜洲时写的。他在离开钟山前还写了首《题南涧楼诗》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态:“北山云漠漠,南涧水悠悠。去此非吾愿,临分更上楼。”江宁是王安石长期读书、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也是他父母与兄安仁,弟安国的墓园所在地。他对江宁特别是钟山情有独钟,虽官运亨通,却早有归欤之志。魏泰曾是王安石的座上客,其《临汉隐居诗话》曾说过:“熙宁庚戌冬,王荆公安石自参知政事拜相。是日,百官造门奔贺者相属于路,公以未谢(恩),皆不见之,独与余坐于西庑之小阁。荆公语次,忽颦蹙久之,取笔书窗曰:‘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王安石的钟山情结导致了他在两次罢相之后,均退居江宁。第一次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第二次罢为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特别是第二次罢归江宁后,他不再复出,并于熙宁十年正月上表辞去判江宁府的职务,复于元丰元年正月,因为王安石的一再请求,神宗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舒国公集禧观使,这是一个挂名拿薪水养老的闲职。王安石退休后,在江宁度过了将近十个春秋,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所写绝句,深受读者喜爱。如宋胡仔《渔隐渔隐丛话前集》卷35《半山老人三》称:“山谷(黄庭坚号)云: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宋吴幵《忧古堂诗话·细数落花因坐久》引江西派诗人徐俯语称:“荆公暮年,金陵绝句之妙传天下。”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云:“七言绝句,唐人之作,往往皆妙。顷时王荆公多喜为之,极为清婉,无以加焉。”可见,王安石晚年在江宁作五、七绝句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我国历史上,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主事人的结局往往是很悲惨的,王安石却是个例外,热爱家乡,不贪恋权位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