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http://www.CRNTT.com   2024-02-14 08:25:47


 
  逆周期调节,就是依靠财政货币政策,显着增加有效需求,进而扭转需求收缩趋势。增加有效需求必须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提高财政与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因为仅依靠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很难达到目标。例如,货币政策尽管可以不断加大货币投放量,但在居民预期不好、增加储蓄防范风险,企业预期不好、谨慎安排生产和投资时,投放的货币并不会被使用,而会变为定期存款流回央行。因此,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支持政府有效投资显着增长,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选项。只有如此,投放的货币才能被使用,既包括政府投资对货币的使用,也包括政府投资推动企业订单增加之后,企业恢复生产、扩大投资对货币的使用,还包括企业生产恢复支持就业形势好转,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增加消费对货币的使用,等等。当然,仅依靠财政支出扩大而没有货币政策配合,受货币总量和投向的抑制,扩大需求的效果也会大大降低。为此,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联合发力,推动有效需求增长,离不开政府投资的带动和放大效应。如前分析,市场需求不足时,企业和居民有效需求都是收敛的趋势,是顺应市场调节的方向,向收缩方面发展。因此,扩大有效需求,必须依靠政府投资,这是扩大需求最重要的启动键。政府投资之所以能够在市场需求不足情况下发力,关键在于投资的目的不同。政府投资支持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主要目标不是依靠项目投资盈利,而是通过项目建设给全体人民整体和长远利益提供高质量使用价值。例如,在基础设施体系、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所形成的坚实保障。这里要澄清一些观点,如将政府投资项目作为国有资产,主要强调其保值增值。这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特征,如果过度强调项目资产的盈利目标,就会改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给全体人民提供普遍福利的性质。因此,对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建设运营,考核指标必须以其给人民群众提供的使用价值为主,必须保证其公益性特征。比如高铁,就不能仅算经济账,而不考虑其给人民出行带来的普遍便利。在主要考虑项目投资提供的使用价值时,政府投资就可以在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和居民都不愿花钱时,大力度启动,并通过项目建设显着增加企业的订单,有效带动企业生产和投资,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进而发挥扩大需求启动键的关键作用。

  政府投资必须有必要的强度和足够的力度。必须保证全面有效地带动企业生产和投资活跃,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持续好转。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宏观政策不能搞强刺激,宏观调控的力度取决于经济总量失衡的程度,必须该弱则弱,当强必强。当前,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必须显着增强政府投资力度,来刺激消费水平,扩大就业人数,以稳定来之不易的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进一步加大规划工作力度。既往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紧迫需求引导,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全面转向规划引导。要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业,结合“十五五”规划,安排好国土空间布局,城乡布局,产业布局,生态环保布局和人口布局,据此做好网络型基础设施,支持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各类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相关的基础设施等各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规划。要把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规划要特别注重前瞻性,注重长远的国际领先性。依靠规划工作的支持,使重大建设项目储备显着增加,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显着扩大。

  进一步加强建设资金的保障力度。近年来,围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金融等多种举措,有效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同时也要看到,专项债属财政资本账户下发债,对基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有较高要求,缺少中近期投资回报的项目,难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各种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普遍采取市场化融资方式,项目投资性质与所融资金性质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的重要原因,在土地财政较大下滑后,问题更加突出。解决资金制约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政府投资公益性,保障整体和长远目标的特点,筹划合适的资金来源。可根据加强政府投资的需要,安排发行对应规模的一般国债,包括特别国债。中国目前有大规模发行建设国债的空间,即使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债务也是处于安全水平内的。这是由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所蕴含的巨大的债务红利,再加上中国政府在公共产品建设方面所拥有的资源动员和项目高质量建设能力所决定的。国债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后,要严格管理其使用方向、认真评估其使用效果,发挥国债的最大效能。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评价体系。基于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的的认知,要针对不同项目确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当前效益、长远效益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准确评价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投资效果。要特别重视项目建设进程的阶段性评价,使每一个阶段的建设工作都能够得到合理准确评定。要突出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突出“好不好”的时代要求。要结合建筑业运行机制改革,通过设计师负总责等方式,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的责任约束。

  要尽快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全面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步伐,显着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给企业的订单数量,进而带动企业生产和投资加快恢复,使就业和居民收入形势回暖向好,消费需求持续回升,夯实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