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描绘千年运河的古韵新貌
http://www.CRNTT.com   2024-01-14 15:02:39


 

  当代数字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运河文化主题的表现中。2022年浙江美术馆举办的“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不仅涵盖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门类,更是将装置、新媒体等形式纳入其中。如,孙凌云团队创作的《运河·生长·万象》,利用地图采集的大运河沿岸数据,通过数字技术生成类似中国画效果的数码山水图卷。胡晓阳团队的《运河影像志》、中国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的《山水·运河》等影像作品,则通过对朴素生活的记录,将观者带入运河人点滴生活日常之中,阐释人与河流的关系。与历史感交相辉映的当代科技艺术,让人们体会到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惠及四方的“家园之河”,也是抚今追昔的“诗性之河”。

  对运河主题艺术表现形态的拓展,对内蕴其中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的开发,离不开媒介与观念的更新与介入。惟其如此,相关主题创作才能真正传达出大运河的历史之魂与当代之魂。

  丰富运河叙事

  美术作品中大运河的“新颜”与“旧貌”之间,存在一种关乎记忆、语境、精神、情感等主体性的文化赓续。跨越千年的运河绵延至今,在每个时代的艺术家眼中都有所不同。如何在今天讲好运河故事成为美术工作者的创作重心之一。

  有专业组织与学术目标的集体写生与创作,是主题性美术创作诞生精品力作的有效途径。2023年底,北京市文联推出“承文脉  运河情——大运河写生作品展”,集合北京、浙江、江苏三地美术工作者采风创作的130余幅油画与中国画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观众不仅看到了大运河的古代、现代与当代,也看到了大运河的文脉传承与时代精神。正如参展画家许俊所说,大运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两岸文化遗存丰富,人民勤劳,风景美丽,有听不完的故事、看不尽的风物、画不尽的图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