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稳”是主基调 “进”是大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3-12-15 08:07:39


 
  关于如何“以进促稳”,会议进行了科学地战略谋划,特别是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相较于2022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的表述,进一步强化了对投资作用的认识,明确了投资和消费间互相促进的关系。投资和消费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消费可为有效投资和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基础和方向;投资则为有效需求提供供给,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支撑收入和消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生产创造和决定消费,生产生产着消费。生产不仅创造消费品,还创造消费者。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生产是真正的主动因素,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消费作为生产的目标,是社会再生产系统的一个内在因素。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反作用,“消费生产着生产”,消费是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从今年国内经济运行情况看,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商品消费增长偏慢;高新技术投资增长较快,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偏慢;国有企业投资增长较快,民间投资增长较慢。明年要加强以投资和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张,同时以有效需求确立有效投资和有效供给范围。要针对结构性投资短缺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将投资项目更好地与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加关键领域和行业的投资强度,特别是激发民间投资。

  先立后破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工作策略和方法

  文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策略方法,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扎实稳妥做好各项工作。

  把握好“立”和“破”的辩证关系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关键之举。在“立”和“破”上需要把握好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大局。先立后破,兼顾长期与短期,意在避免“只破不立”和“未立先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破”之前需要先想好怎么“立”。具体到经济工作上,应该“立”什么,“破”什么?长远来看,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要破掉,但“破”的过程中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立”起来。会议提及科技相关内容,强调“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在经济运行“立”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

  “先立后破”的深层逻辑是对风险的重视,意味着后续我们要更加重视风险防范工作,新机制与新模式建立的优先级要显着提升,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实现“先立后破”,需要审慎决策,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要一手做“减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一手做“加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个方法论要体现到明年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发展通用人工智能,营造创新生态,防范化解风险,等等。

  2023年,综观中国经济的“形”与“势”,“形”动巩固长期“势”好,长期“势”好是“形”稳的强力支撑。2024年,更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向好的关键期。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困难和挑战,必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