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要义和精髓
http://www.CRNTT.com   2023-11-06 08:35:17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坚持“两个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坚持好、运用好一系列立场观点方法。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包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其中,人民至上体现根本立场,自信自立体现精神特质,守正创新体现理论品格,问题导向体现实践要求,系统观念体现科学方法,胸怀天下体现世界情怀。这“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经济思想方法论方面的创新是对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经济工作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改革方法论和经济工作的具体方法,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新时代,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战略定力,坚持运用底线思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握时代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正是有了“两个结合”的方法论基础和一系列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经济思想能够指导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取得成功,并在实践发展中永葆生机活力、放射真理的光芒。新发展阶段,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国和世界经济形势还会发生深刻变化,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但只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方法论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牢牢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论,目的在于应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汇聚起14亿多人的磅礴力量,确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一起迈入现代化。
  
  三是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经济面临新挑战的复杂形势下,更要增强信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五是一以贯之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上取得新突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六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七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八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逄锦聚(南开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