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首个滨海湿地自然遗产扩“蓝色朋友圈”
http://www.CRNTT.com   2023-09-29 16:41:05


 
  为了鸟儿迁徙更安全,尼古拉曾多次来盐城考察交流。“她为推动盐城黄海湿地成功申遗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申遗的亲历者,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对申遗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印象深刻,尤其对这位老朋友的鼎力相助感激不已。

  2019年5月,距离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不足两个月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却给出一份“退回重报”的评估报告。关键时刻尼古拉站了出来,她在一周内发动国际候鸟和湿地保护领域的60多个国际组织及专家签署联名倡议,声援盐城申遗。

  “守护候鸟迁徙通道,也是守护地球的生命通道。”吴其江告诉记者,原本持反对立场的代表团,都牵头发起修正案声援盐城,这个星球上候鸟最多的“航线”被打通了——2019年7月5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主席一槌定音,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后申遗时代,为搭建滨海地区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各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创新理念和丰富实践的交流互鉴,在国际研讨会基础上,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这一新机制在盐城萌发。

  更大的平台汇聚更强的滨海保护合力,盐城“蓝色朋友圈”迅速扩大。“2017年首届黄(渤)海湿地国际研讨会时,只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位嘉宾参会,如今已有近千人出席,之前根本不敢想。”吴其江说。

  滨海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禀赋,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滨海区域正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和挑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