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意蕴
http://www.CRNTT.com   2023-09-29 08:07:14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

  文章认为,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载体及其具体表现形式。离开了产业,技术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产力变革也将因此失去其基本支撑。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靠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优化。“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就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化重建的过程。当前充满活力的海洋产业、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技术新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2020年考察浙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同样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此次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相关联,一方面说明我们要以5G、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发展契机,不失时机地培育“新产业”;另一方面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成为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加速培育“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新质生产力”生成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它们也将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阵地。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开展前瞻性顶层设计,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产业生态环境,提高研发投入支持力度,提升成果转化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释放更多“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生产力

  文章分析,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生成紧密相连。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恰恰是一个要素质量提升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过程,推进社会生产力的总体跃升,必须以产业升级为现实路径、为前进路向。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强调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也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这意味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提供技术支撑。所以,在论及东北全面振兴之路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这意味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关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及融合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生态将不断趋好,这不仅有助于集合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公共部门等的创新力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的发展打造“数据空间”,还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演化生成。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