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香港高教和人才 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11-23 00:26:01


 
  2.粤港澳高校联盟等机制推动更多元化合作

  香港与内地高校之间的合作日趋深入而走向多元化。高校联盟是近年来港澳和内地高等教育合作的新产物之一。目前,港澳和内地的高校间已成立4个联盟,分别是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以及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集聚超过80所精英院校,通过完备的合作机制,深化成员院校在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高校联盟框架下,高校间除了常态化举办各种论坛、年会等交流活动,还可以更好地共享资源、深化合作,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访、共同合作项目或新生训练营等形式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

  3.香港科研人才和基础设施得到提升 优势互补前景广阔

  在国家支持下,内地和港澳高校近年来持续共建共享创新平台,协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目前,港澳高校参与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共计达数十个,助推港澳科技力量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发展大局。

  在推动创科发展的过程中,中央的支持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早于2018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亲自对香港两院院士的来信作出批示(可参见中国政府官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8-05/14/content_5290882.htm):

  习近平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要重视香港院士来信反映的问题,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合理予以解决,以支持香港科技界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根据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科技部、财政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将香港科技创新力量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整体科研布局和支撑香港自身发展两个层面,研究加强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的相关举措,并会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充分听取香港特区政府和科技界的意见建议,先行试点,特事特办,坚决迅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目前,在港两院院士来信反映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对香港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直接给予支持,并在试点基础上,对国家科技计画直接资助港澳科研活动作出总体制度安排。香港在内地设立的科研机构均已享受到支持科技创新的进口税收政策,澳门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也得到了国家科技计划直接支持,香港、澳门科技界反响热烈。

  其后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再作出了进一步配套:例如国家科技部2021年9月推出一系列惠港新措施,大大促进了创科人才的流动,包括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对港开放、允许香港的青年学者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欢迎香港科技人士和专家加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和进入不同的专家库、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对香港开放共享机制等。近年,香港更进一步获得中央和不同省市政府开放了不少科研项目和资助计划给香港的研发人员。另外,中国科学院也一直不遗余力支持香港的创科发展,与香港的大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一起推进最高新的研究项目,现在已经与香港成立了22个中科院联合实验室。

  在推动研发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而香港有多位世界级权威专家,并且拥有雄厚的科研根基。为了更好发挥香港的优势并且配合国家的发展,香港将在落马洲河套区的港深创科园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InnoLife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领域的研发和环球科研合作。InnoLife科研中心将以16所与生命健康相关的InnoHK实验室和8家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建设。2022年6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香港科学园就是视察了其中一个InnoHK项目的实验室。

  四、香港高教何处去?立足大湾区共同打造面向世界的高等教育与人才高地 !

  1.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  以华人华侨、东盟、一带一路为主要目标 建设国际科教城 打造世界高教与人才高地

  香港高等教育傲视亚洲,目前除了8所公立高校里有5所世界百强名校外,还有一大批学科进入世界百强。更重要的财富是,香港高校对国际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香港的几所高校经常被评为“最国际化”大学,其中师资来源的国际化、多元化便是重要原因。土地空间配套上,香港应积极研究在北部都会区,拨出土地以及整合现有的科技园区规划,建设面向世界的国际科教城。国际科教城可以集中香港各高校强势的理工学科,以及联动其内地分校、甚至深圳、广东高校的优势学科,招揽、聚集、培养大批国际和国内优秀研究生和科研人才,重点打造符合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科技。与此同时,香港应该整合大湾区内地城市、尤其是深圳各区的人才和产业园区规划,特别是结合香港北部都会区临近的深港河套科技园区,让香港国际科教城的研究生和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与深圳等地的产业链连接起来,更便利地产业化、市场化。

  生源方面,除了继续吸纳中国内地优秀学生之外,国际留学生的生源则可以着力吸引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东盟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相对于欧美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香港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更有吸引力,更容易取得成效,有利于香港尽快建设国际高等教育和人才中心,也提升香港高等教育和粤港澳大湾区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

  人才跨境流动配套方面,研究为科研人才和海外来港留学人才提供粤港或深港共同人才签证的可能性,积极推动人才在深港之间、粤港之间更便利流动,并整合香港、深圳等城市人才政策,加速国际留学人才、创新人才和创科产业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聚集并且作用于产业经济发展。

  透过整合香港高校强势学科和发挥国际影响力,结合深圳的科技产业和人才政策资源,足以把香港和深圳进一步打造成世界高等教育和人才高地,吸引海内外优秀科研留学人才聚集,特别是创新科技相关的研究生人才,既可以提升香港高校的国际声誉,也可以形成国际化的创新科技人才蓄水池!这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是香港以高等教育和创新科技说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香港故事的“故事内容”。

  2.广州深圳澳门高等教育实力提升 粤港澳应携手并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香港高校之外,大湾区内其他城市高校近年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不少高校成就不但在国内得到认可,在西方评价体系中排名也节节上升!其中深圳更以引进国内外名校办学的建校方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内地名校在深圳建设了校区,深圳还引进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落地,香港大学也在合作办学的路上。深圳本地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也强势崛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更是短短十年缔造了新的传奇!广州市更一直是国内高等教育重镇,是中国本科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截至2021年底,广东全省普通高校有160所,其中11所高校入围2021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国内地前100名,8所高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13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广东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408.8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45万,硕士研究生14.8万,理工农医类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别占总量的80.35%和62.32%。澳门高等教育近年也在国家和澳门特区政府支持下得到长足发展,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世界排名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升,澳门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旅游学院等特色高校也在整装待发!

  这些城市的高校和产业实力以及取得的成就应该得到重视。香港应积极推进粤港澳携起手来,让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高等教育占据一席高地,并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3.港校与内地合办的高校取得的成果 如何反哺作用于香港和大湾区下一步发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处在高速发展期,不如西方发达国家那么成熟那么实力强劲。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国家首次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概念,将大湾区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到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高度。经过多年融合发展,香港高校在内地合办了多所学校,并逐步摸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一些成果。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院校,2005年在珠海成立的UIC(北师港浸大)从招生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教育的新实践,在招生录取上,采用了60%高考成绩+30%学校面试成绩+10%中学成绩来选拔。这对于当时的广东乃至全国来说,都是相当新颖的招生方式。在管理上,采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董事会管理的模式。此外,UIC采取了英文教学,教师也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构成了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学生无需出国,就得到了较好的国际化铺垫。

  港中大(深圳)的成功实践为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融合、科技创新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并且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取得不小成果。截至2022年12月,该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52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同时,学校学生的生源品质在广东省内也是名列前茅。

  港科大(广州)则并不想在内地简单复制另一所港科大,而是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打造“港科大2.0”。在香港科技大学已有的学位,不在广州重复。“香港科技大学2.0”目标是既能够继续发挥在传统学科的优势,又能在融合学科领域发力探索,希望透过两校互相支持达至两全其美。在教师延聘方面,港科大(广州)采用与香港科技大学一致的学术标准与学术机制,两校将在学术成果认定、学科资源配置机制、实验室及科研设施、课程资源、学术资源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无疑,香港与内地高等教育系统之间已经有相当的交融,这固然能够促进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但要真的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必须加强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的联系。美国的旧金山湾区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源于大学与市场的相互成就。粤港湾大湾区的形成则是由政府主导推进的,高校与高科技企业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还需要深度磨合。另外,港澳高校可以作为国际人才的“缓冲带”:内地人才在港澳高校可以获得国际化的熏陶,进而走向全球;外籍人才也可在此为深入内地进行适应和调整。

  港澳与内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来说是重要的动力源。港校在内地除了合办的几所高校正茁壮成长外,其实还有多所港校十多年前在深圳南山区办的深圳研究院、以及近两年在福田开办的研究院,都产生了不错的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的成绩,值得香港政府和高校重视。这些在深圳的合作办学成果如何作用于香港创科科技产业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发展并作用于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国际高等教育与人才高地建设,值得各方研究和珍惜。

  五、结束语:把握“一国两制”独特优势 积极融入国家大局 香港将再攀高峰

  正如香港政府发言人2023年6月20日在回应《2023全球竞争力年报》时所表示:“香港的竞争力有赖于我们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制度优势,包括继续实行普通法、司法机构独立行使审判权、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效透明的市场、与国际规则顺势衔接的规管制度、高效廉洁的政府、简单税制及低税率、世界一流的专业服务,以及货物以至人才、资金及资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

  “展望未来,环球经济重心持续东移,香港将继续从中获益。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凭着独特的制度和区位优势,将继续发挥好门户、跳板和中介人的独特角色,积极对接好国家发展战略,把握好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机遇,发展好经济,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

  香港高等教育和人才事业应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积极作为,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主动融入配合国家战略中去。香港必将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不断攀登新高峰!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9月号,总第309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