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素及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3-08-15 08:45:53


  中评社北京8月15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洪群联文章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支撑。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中国推动科技进步、产业链升级、供应链稳定带来挑战。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快速突破,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国家间围绕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此,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确保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的产业增长点,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准确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目标要求,并以此更好指导实践,十分必要。
  
  明晰构成要素
  
  文章分析,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撑的产业部门、主导力量、要素条件等构成的有机系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是要调整优化部门之间、主体之间、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好促进其有序链接、高效畅通。
  
  从产业部门看,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需一体推进。
  
  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提升质量效率的主阵地,是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控制力和话语权的角力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中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完备产业链的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的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根基。要保障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农业必须实现现代化。要更加重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现代化的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和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并占较大比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迄今为止,所有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农业社会的防洪灌溉、水运河道,工业社会的公路铁轨、煤炭电力,还是数字社会的宽带网络、5G基站,离开了基础设施就难以正常运转。要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更好发挥基础设施体系整体效能,更好支撑产业体系的高效稳健运行。
  
  从主导力量看,各类经营主体需共同发力。
  
  企业等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目前,中国已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产业上互补、在市场上协同的良好局面,以及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为各类所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带动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使广大民营企业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力军;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外资企业参与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来;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