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评:化解邻里纠纷 用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
http://www.CRNTT.com   2023-07-14 11:36:08


 
  在确定涉邻里纠纷中有必要强化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后,笔者认为,在具体适用时可遵循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识别个案有无规范性法律文件裁判依据,进而根据《意见》要求,确定不同的释法说理方向。因涉邻里纠纷在我们国家法律中已有明确原则规定,故在此类案件中,法官应当阐明具体法律规定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这既是上述《意见》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依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必然结果。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裁判文书中的释法说理作用,并不意味着法官仅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可作出判决。这是因为,一方面,现行有效的法律本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存在冲突,法官今后多的一项论证义务,则是挖掘出具体法律规定背后所隐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严格按照上述《意见》的要求,可以有效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二是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与案件争议最直接相关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行为三个层面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法官在释法说理时,应当找出与案件最直接相关的一个或几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详细地予以阐释。例如一般的相邻关系案件中,社会层面上的“法治”和个人行为层面上的“友善”,可能是与案件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也是法律规定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的“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原则的内在涵义。法治强调的是规则之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纠纷发生的场域、亦不论各方主体的社会地位,一旦发生纠纷、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进入司法程序,那么,遵循法治理应成为诉讼活动中各方主体的共同信仰。友善,是在个人行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精神,也是我们待人接物、对待邻里乡亲的基本准则。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个体均应当以一个友善的态度来对待他人。明确了与案件最直接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裁判文书需要阐释的重点。三是甄别出个案中是否涉及多种价值取向。如若涉及,应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抉择和决定位阶。这一步骤的内容,既是《意见》上明确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法官缓解多年来司法裁判困境的有益尝试。例如涉邻里纠纷这类涉及多种价值取向的案件中,其实选择哪种价值取向,均不宜说是错的,更不能认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但个案法官的自身经历、知识背景以及个案案情等均有所不同,如何在多种价值取向,尤其是在同一位阶的多种价值取向中进行个案的选择,一直是法官面临的一项难题。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辅助法官在涉及多种价值取向的案件中进行选择,则能有效缓解法官所面临的困境。四是运用裁判说理技巧,合理安排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时的裁判文书体例,以求整体效果最佳。裁判文书的写作在遵循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时常会带有法官自己的写作习惯和个人特色。个体审判经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也决定了裁判文书写作本身各有千秋。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文书说理后,在有限的文书体量下,法官应根据个案的内容,来合理调整具体说理内容和篇幅,这也是贯彻裁判文书可读性的要求。

  总体而言,针对涉邻里纠纷案件事情碎、纠纷量大、矛盾深的特点,在准确适用法律规范的同时,适宜在裁判文书论理中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具体释法说理时,不是简单笼统地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概括,而应当找出与案件争议最直接相关的一个或几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结合案情详细地予以阐释,从而真正达到在裁判文书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作用的目的,增强论理的可读性、易懂性,彰显刚性司法柔性的一面,有效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社会治理中的规范、评价、教育、引领功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