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日本教训 合成谬误酿成制造业空心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8-21 00:13:24


 
  4.以美为是,自破泡沫,自毁国民经济

  世人皆知,日本曾有过“泡沫经济”,破裂之后,经济低迷,直至今日,“失去三十年”。这又首先是日本共识。

  不过,还有外人未知,日本人自知的共识。那是美国政经学界曾根据黑板经济学原理,有理有据地忽悠日本:经济过热,泡沫巨大,有违学理,必须治理。日本以美为师,以美为是,政府亲自出手,捅破泡沫。这其实也是产业政策,甚至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手段中最严一级的“指令性计划”。说好的市场经济呢?说好的市场决定论呢?一错痛千古,自毁了日本大国梦。

  日本政府认定的“泡沫经济崩坏”过程的概要是:所谓泡沫经济现象表现为房地产价格高腾,1990年3月日本政府祭出对房地产融资进行“总量规制”政策,指令金融机关对房地产融资的增长率不得超过全融资增长率。1991年12月地价上升曲线拉平了,政府叫停了“总量规制”。但是日本经济于1991年3月至1993年10月陷入衰退、通缩,通称“泡沫经济崩坏”。

  国人自比,会觉得日本的规制力度和期间太有限;但是放在日本,其后果又确实证实了从此失去了三十年,自毁了大国梦。

  日本与他国一样的危机机制是,房地产融资总额度受限,造成建筑烂尾,房价下跌,相关企业、业主、金融机构负债、壊债飙升,连带股市暴跌。

  而日本又有不同的机制,资本自由。一是,国内看不到发展预期,日资当然自由地走出去国外,首选的中国从不在乎外资来得过多会刺激经济过热,从不压外资,只调整内资不可无序扩张,受保护的外资,其预期一定是好的。

  二是,1990年代,日本房市股市跌掉过半,外资,美国秃鹰资本,吃死人肉的那种秃鹰,来割韭菜。不仅是控股日本优良资产;日本央视NHK曾拍了一个深度报导,斯坦利大摩打包买下日本全国200余所高尔夫球场。笔者有一学生任职某房地产商,偶尔谈起,在做的主要业务是为大摩一件一件地卖楼,都是大摩在“泡沫经济崩坏”时成百上千的打包买下来的。

  三十年后的2022年,日本房价终于涨回到了泡沫时期价位,2023年股价亦终于涨回泡沫时期股指;日本人漏出了些许笑脸,只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今日之日本已耗尽了底气,伤尽了元气,流行着无欲风潮,传到中国称为“躺平”,其所显示的是再无振兴的精神气儿了。

  理论性地总结一下“泡沫经济”:

  所谓“泡沫”,不破焉知有泡沫,也可能仅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经济繁荣期;1980年代的泡沫时期亦确实正是日本经济史上最辉煌之时期。

  泡沫破了,才能说明确实有了泡沫,但那又怎样?危机发生时,救就行了,之前的大发展期又积累出了巨大的实力。反之平时压发展,消耗了实力,危机时才会捉襟见肘。美国历来就是泡沫破了,危机来了,便砸上几万亿就完事儿了。大国更可以动员全世界一起砸钱救危机;更可以坏事变好事,出去割韭菜。

  日本的泡沫经济对策是,底线思维,主动平房价、防危机;这在经济学上都没错。美国忽悠捅破泡沫,在经济学上也是完全正确。可是+“脱实向虚”、“新自由主义”、“自毁产能,错反垄断”,1+1+1+1大于4,在日本形成合成谬误,发展预期下降长期化,几个反复,人就完了,信心没了,队伍散了,哀莫大于心死,日本的有志之士很多也想去国外谋天地了。

  日本通缩三十年,安倍经济学自喻超高维度大水漫灌,直升机撒钱,持续至今年第十一年,才借俄乌战争之力实现了2%的通货膨胀目标。日本学界共识是,通缩比通胀可怕十倍,复兴梦灭了,便无回天之力了。

  5.违背市场需求,独尊尖端,罢黜中低

  最后,观察一下“脱实向虚”导致“队伍散了”的机制及后果;在普遍机制之外,日本还有独特机制。

  日美欧共通,制造业虚了,制造业管理、研发、工匠等队伍就散了,再集结也是廉颇老矣。核发电站制造是一个典型例子,日本有三家,东芝、三菱、日立。东芝被美国忽悠买了美国最大核发电站制造公司西屋,结果美国和日本一样,脱实向虚了,国内的核发电站建设陷入停顿,活儿少了,队伍渐散,活儿就更少了,恶性循环,西屋年年亏损。东芝买了美爹养不起了,赔倒了自己。

  三菱和日立,安倍亲自出马抢下了土耳其和英国核电站建设的活儿;可是三菱和日立欢喜过后,咬了几次牙,还是提不起气来,队伍太弱呀。2018年11月《日本经济新闻》大标题<中俄垄断国际核电市场>,12月又报道三菱、日立不惜付赔款分别弃标土耳其和英国核电。②

  如火如荼的世界半导体战争,日本政府出钱请台积电建厂,还计划买美国IBM技术建2NM工厂;可是,队伍呢?台积电还好,台湾派不出许多人,但可以从大陆工厂派来人。实际上,越南等东南亚的日资韩资,更不要说台资工厂,都从大陆派出众多员工。2014年越南发生反华动乱,日韩台资工厂都被砸了,因为越人是在中国人的指挥下干活儿,看那是中国工厂。可以说,没有中国人才,外资连中国+1的投资布局都搞不了。在日本本土,政府核准的高端人才一年之内可获批永住权,其70%是中国人。《日本经济新闻》叹道,“脱出中国也得靠中国人才”③。不禁联想到,它们就不怕中国卡它脖子吗?

  世界电池战争是另一个如火如荼的大战。可以观察到日本显露出的一个独有机制:违背市场需求,独尊尖端,罢黜中低端,败了日本脱虚向实的努力。2023年年初《日本经济新闻》曾刊发大篇幅调查报导:日本只想着憋大招,十年后做出固体电池一击平天下。可是中国企业以市场为王,学界认为无发展前途的液态电池,甚至是磷酸铁锂电池,却也锐意研发、不断反覆运算升级,竟然搞出了在价格在车程上堪比汽油车的电池,并同步在十年之中占领了世界市场;更重要的是积累出了强大的资本,及研发、生产队伍;同时投入固体等新型电池的研发,在规模上也远超日本。这篇报导怀疑起了日本固体电池的“人生”,高价且无用?

  违背市场需求,独尊尖端,罢黜中低端这一现象在日本并不是少见的。日本的半导体败战固然原由美国的打压,同时也遭遇美国的忽悠。日本著名半导体产业专家微细加工研究所长汤之上隆在日本国会作证:日本自傲生产出二十五年不坏的半导体,美国忽悠日本必须给美国提供二十五年不坏的半导体;可是越高端成本越高,需求越少;市场就被韩台企业占去了④。这个证言让笔者想到了摩尔定律,半导体两三年一换代,日本却搞二十五年不坏的,真是走火入魔了。日本手机厂商亦是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手机的,可是手机是要赶时髦的,日本那高耐用性高价格的手机就不被需要了。

  三、以日本为戒

  综上所述,两个关键词:避免合成谬误,十个指头弹琴。

  避免合成谬误:各项政策决定及其执行,在经济学上没错,政治学上没错,社会学上没错,国际关系学上没错;但是都雷厉风行,做到最好,就出合成谬误了。想起毛泽东那句话:不唯书,不为上。日本教训就是不唯黑板学问,不唯美国忽悠。

  十个指头弹琴:当然不是十个指头一起按下,一定是有按有不按,才成乐曲。想起了毛泽东哲学:抓住主要矛盾。

  看日本教训,挺发展是硬道理,还是捅破泡沫是硬道理?显然是前者,拼死也要挺住发展。在中国,就是发展是硬道理,还是底线思维防金融风险是硬道理?曾经发生过层层开会查风险,把风险消灭于萌芽之中的看齐行动。金融风险是宏观问题,微观层层查没有必要性,波及开去,会造成层层慎行、停摆;如此,活力、景气何在,民间怎会有好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王文院长6月6日发文《有钱人“躺平”不敢投资,在担心什么?》,讲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的重大考验”,王文提出政府“要充分理解识别整个社会对风险徒增的恐慌情绪”,“当前中国经济复苏动能乏力,不能让其陷入低谷徘徊,该到政府与社会共同发力的时候了”。⑤

  国家安全,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防间谍准备打,完全正确。但是主要矛盾还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大开放;没有发展,没有开放,国弱民穷,谈何安全?十个手指弹钢琴,国家安全政策在工作方法上必须为解决主要矛盾服务。维护国家安全,这首先是国家的职责,危机时,更要发安民告示,天塌下来有党和国家顶着,保民安居乐业,让百姓大胆地往前走。

  必须警惕的是,抓政策落实最忌宣传动员、层层开会,因为这种工作方法无意之中便搞出大大小小的运动,运动式政策执行必然冲击抓主要矛盾,更会搅乱国计民生,扭曲中国的国际形象。

  注释:

  ①《人民政协报》http://www.cppcc.gov.cn/zxww/2022/12/23/ARTI1671771066472197.shtml

  ②《日本经济新闻》2018年11月17日,12月5日,14日

  ③《日本经济新闻》2013年3月17日

  ④第204回国会 科学技术?イノベーション推进特别委员会 第4号(令和3年6月1日(火曜日)https://www.shugiin.go.jp/internet/itdb_kaigiroku.nsf/html/kaigiroku/023320420210601004.htm

  ⑤王文:有钱人“躺平”不敢投资,在担心什么?http://rdcy.ruc.edu.cn/zw/jszy/ww/grzl/9041c55e6cea4baf9ca275fbe88a92f2.htm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7月号,总第307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