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奋楫争先,国资央企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6-22 15:24:47


  中评社北京6月22日电/据新华网报导,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广受关注。新华社记者在近期调研采访中发现,国资央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突出科技自强,突出优化布局,突出深化改革,不断探索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实践路径。

  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单台试车时长创新纪录;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成功合龙;国内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正式开钻……

  一系列“大国重器”惊艶亮相,多项超级工程铿锵推进,折射了中央企业的科技实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资央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公司赋予研发团队资金、立项、人才使用方面的自主权,1500万元以下的项目立项可在研发中心内部完成决策,这对产品高度市场化的研发团队至关重要。”南方电网所属南网数字集团芯片与智能终端团队技术带头人姚浩说。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改企业”,南网数字集团推行“揭榜挂帅”等改革,积极为创新团队“松绑”。2021年,团队研发的国产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投入量产,目前已在变电、配电、电力物联网等领域实现验证并规模化应用。

  破除制度“藩篱”,激活“一池春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注入持久动能。

  山城重庆,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的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一张张洁白的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陆续下线。这种绝热保温、防火阻燃性能突出的新材料已被应用于石化、建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一批新技术、新项目加速落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背后的高强度研发投入、高端技术人才引进、高难度关键技术攻关,是企业不断突破技术难关的‘制胜三招’。”中国化学工程有关负责人说,企业积极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了一支1200多人的“科学家+工程师”高端研发队伍。

  完善支持创新顶层设计,健全科研平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向科技创新要发展、要效益、要潜力,国资央企打出“组合拳”,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布局,优化调整进行时

  东海之滨,机器轰鸣,中国石化镇海基地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位于浙江宁波的镇海基地项目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一期工程2022年1月7日产出合格乙烯,创造了国内百万吨级乙烯工程建设工期最短、国产化程度最高等多项纪录。

  “当前我们正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镇海基地将形成3000亿元年产值的产业格局,全面建成‘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为炼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引航。”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莫鼎革说。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国资央企全面推进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发挥“领头羊”作用。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我们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方向,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选择,运用‘直投+基金’双轮联动,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瞭解,2022年,国投长期股权投资近一半投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同时,国投管理的基金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医药医疗等领域,投资了一大批突破产业瓶颈、打破技术壁垒的行业领军企业。

  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国资央企也正在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创新采场道路排水系统,实现水循环再利用;升级喷淋系统,降尘效果提升3倍;实行空气能采暖,年降低燃煤消耗8000吨……在鞍钢集团下属的本钢矿业南芬露天铁矿,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了这座百年矿山的新气质。

  “依托数字技术,我们正在研发车辆无人驾驶、钩机远程操控等项目,矿山将进入智慧开采新阶段。”南芬露天铁矿矿长李彬说。

  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对此,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核心子企业——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炜感受深刻:“近年来,借着集团重组改革的东风,我们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

  坚定数字化转型步伐,上线智能冷箱一站式前台;创新打造端到端整车运输服务方案,供应链物流拖车平台投入运营;集装箱船队服务效率持续提升……重组赋能企业发展,产业链韧性更强劲。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