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共同富裕渐进实现的社会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23-06-20 08:23:41


 
  共同富裕渐进实现合乎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原则和激励机制

  创造社会财富的效率,既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制约,也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运行体制密切相关。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市场经济,不仅经济资源商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而且在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作用下,形成了激发市场主体奋斗与创造活力的利益驱动机制,表现为以劳动效率、创新能力以及生产要素贡献率为基础的奖罚机制。撇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复杂情况,单就按劳分配而言,社会成员的财富积累也会具有一定的差别。在财富创造中,社会成员会因体力、知识、能力、态度、技能、经验、品质等个性差异,价值创造的贡献率不同。按照贡献与得到的“应得”正义分配逻辑,价值创造大的社会个体理当获得较多的报酬。进言之,人们投入到生产劳动中的体力(身体的力量和体能)、智力(知识和技能)和心力(心理素质、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的人力资源不同,必然会因工作绩效的高低产生收入水平的差异。显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乎公平的收入差别在所难免,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我们所要做的是基于客观规律构建好合理差别的“限度”,既保护能力强的个体具有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也保障好能力弱的社会成员,有机会参与财富创造并能够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缩小与先富人群的贫富差距。“平等”作为衡量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价值标准,既包括人格、权利方面的平等享有,也包括人们拥有社会财富创造的均等机会和财富公平分配的权利。社会成员在平等视域下,享有创造财富的公平机会,既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目标渐进实现的前提保障。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社会治理目标,所以,我们务必要认识到,在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的同时,必须要使经济增长成果惠及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在社会发展中不断缩小贫富差距,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把握好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构建可行的有效路径,需要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既承认共富过程中的合理差距,尊重先富与后富差异关系的客观性,也要全面理解共同富裕的道德期待与社会治理目标的一致性。正因如此,“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淑芹(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