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对“中特估”的三个误解
http://www.CRNTT.com   2023-05-26 08:32:42


 
  所以,立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根据本土市场实际情况,构建务实、科学的上市公司和全市场估值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不是可有可无的。

  第三种误解是,“中特估”只强调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的独有优势,不考虑或者少考虑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定位,很可能与全球估值体系相悖。

  持这种看法的人,显然低估了中国开放发展的决心和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不是搞孤芳自赏,而是将内外因素、内外市场、内外资源统筹起来,科学合理地评估中国市场、中国公司的投资价值,实现资本与实体企业、资本与科技创新、资本与风险管理相互统一,在开放状态下、以开放心态实现价值投资目标。

  事实上,在中国本土运营的企业,不管它现在和未来要不要向全球市场拓展,其市场估值都应该放在全球视野下考虑。一个质地优良的公司,不管它在哪里经营,只要实体过硬、市场过硬、品牌过硬,都可以实现全球性投资配置,而不是相反。

  我们倡导的“中特估”,不是为了强调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而是将中国市场特殊性与全球市场的共性统一考虑。“中特估”的本质是支撑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科学估值体系,其底层逻辑是开放型世界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统一、相互促动。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是缺乏长期主义的,一些机构投资者甚至包括个别大型机构投资者,缺乏对核心资产、优质资产、有竞争力资产价值的认知;而复制华尔街投资逻辑的做法比较普遍。把华尔街业已形成的投资逻辑挪移到中国市场来,一是显得时髦,容易引发跟随效应;二是可以省去大量研发成本;三是可以逃避责任。如果听任这种做法持续下去,将给中国市场高质量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一个没有独立定价体系、独立估值体系的市场,不可能留住长期资金,不可能壮大优质资本规模。

  我们要下一番苦功夫,加快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开放包容、科学合理的资本市场估值体系,从制度上鼓励长线投资、汇聚创新资本,引领优质资本向优势企业聚集。要加强机构投资者队伍建设,完善大型投资机构的公司治理、信用评价、外部监督、执法惩戒等运行机制,让主流机构在证券定价上担当起定盘星、压舱石、领航者的角色。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董少鹏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