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世界中了“美式民主”的毒,解药在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23-04-01 15:08:34


 
  不得不说,美国通过“颅内战争”改造认知、欺世盗名、争夺人心的能力还是很强的。20世纪上半叶,美西方曾遭遇过一次全球性的“民主叙事危机”。当时面对社会主义运动狂飙猛进,美国所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逐渐失去人心,但是美西方资本精英通过对民主“元概念”的系统改造,最终反守为攻把“美式民主”与民主画上了等号,垄断了民主的定义权和话语权。

  瞭解历史上美国如何通过“认知战”将民主这一原本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旗帜变为打压意识形态对手的利器,有助于更深刻地看清美国当下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侵略性及其深层的制度焦虑。

  这要从工业革命说起。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大生产,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社会主义革命壮大了阶级基础。19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兴起,民主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一面旗帜。及至二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高潮,继苏联之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人民主权的民主理想在多个国家成为服务多数人民的政治现实。当时,世界范围包括欧美内部都出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反省和批判思潮,资本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对立面被社会主义学说推到审判席。

  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充分暴露,美西方重重危机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社会主义人民民主逐渐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人们可能还记得,当时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时其国名都带有“民主”二字。连西方自由主义坚定的拥护者哈耶克的精神导师米塞斯也宣称,“不承认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在道德上是有瑕疵的”。

  随着无法抗拒的民主潮流逐渐与社会主义运动交汇,民主渐渐成了社会主义的“同义词”。美西方资本精英阶层开始意识到,在一个普遍信仰人民民主的时代,反对民主不如引导和界定民主,与其把民主推向社会主义,不如确立“民主”与现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替代的关系。

  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争夺对民主解释的话语权,美西方政治精英感到必须从基础政治理论上实现民主的“去社会主义化”,于是他们启动了民主话语的“置换工程”,企图重置世界对民主“元概念”认知,为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正名”。

  这场关于改造民主的“认知战”离不开美国“学术和传媒共同体”的加持。迫于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思潮带来的全球压力,美国在加速推进全民普选的同时,政府联合学界展开了浩大的民主话语改造工程,其策略是通过学理建构和舆论战将社会主义制度置于民主价值对立面,将民主实践和定义终结于竞争性选举政治。

  美国社会科学界在政府介入下开展课题研究,核心任务是建构一个规范性民主定义,使民主从“初始概念”上既远离苏联人民民主模式,也远离欧洲的社会民主模式,实现民主“去社会主义化”。

  最终,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和多元“利益集团”理论完美吻合了美国的政治制度现实,被美国政府确立为所有学者进行民主研究的“正统”和“公理”,并以此为“元学说”建构起完整的民主研究范式,动用国家机器向世界推而广之,美国政府以及各类基金会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为了把美式民主的“竞争选举”“多党轮替”“三权鼎立”等特征转化为民主的“普世”标准,此“偷梁换柱”的工程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美式民主”实践为模板“量体裁衣”,从底层概念定义上排除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平等及政府对人民回应性等元素,核心意识形态功能是“区分敌我”,把美国及其盟友划入“民主国家”,把对立阵营国家划为“非民主或集权国家”。

  二是运用当时先进的行为学、心理学成果论证“人民难以形成共同意志”,为其意识形态披上科学外衣。

  三是构建学术范式,“竞争选举民主”被确立为官方话语之后,政府通过资金扶持构建学术研究体系,任何“走偏”的研究成果不会被发表,学术同盟之外的学者会受到打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