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非遗直播平台服务艺术行业
http://www.CRNTT.com   2023-03-19 08:49:49


图为“非遗主播沙龙湖南站”活动现场(图源:新华网)
  中评社北京3月19日电/据新华社报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记忆的“活化石”,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传播和传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传统老手艺人才断层,非遗产品销路受限。如今,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等新渠道,原本隐于大众的非遗传承人走到台前,将自己的技艺在更大范围内展示和传播,老手艺的传承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非遗传承有路 地域文化发展有数

  依托直播、短视频,非遗传承人在数字时代“乘风破浪”,在抖音等平台开设直播间进行文化展演,令非遗焕发出青春活力与光彩。3月13日,“非遗主播沙龙”在湖南大剧院举办。抖音直播业务代表肖妍介绍,过去一年,湖南省内非遗类直播累计超15万场,该类直播观看次数超6.4亿;1.7万 名湖南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累计开播时长超293万小时。其中,62%主播获得打赏收入,收获打赏金额同比增长53%。

  直播、短视频平台探索非遗传播新形式,借助多样互动玩法,让网友在趣味中瞭解非遗。与此同时,抖音上非遗正年轻。报告显示,80、90后在抖音非遗创作者的年龄占比中较高,80后占35%,90后占26%。

  据介绍,花鼓戏、二胡等非遗项目近年来在主播演绎下走入大众视野,直播间正成为听三湘戏曲、赏四水器乐的“新舞台”,湖南非遗借助直播打赏开辟展演“新票房”。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堪称湖南戏种“明珠”的花鼓戏,在直播间获各年龄段观众喜爱,并与古筝、相声成为该省“00后”观众点赞最多的表演艺术类非遗内容。

  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传播可以打破空间壁垒,帮助地域文化“走出去”,借线上直播破解在现代传播、推广非遗的挑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评价,非遗主播凭借自身技艺获得观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不仅能激发主播的劳动积极性,还能宣扬非遗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传承中来,这有助于地方小众非遗解决人才凋敝的核心问题。同时,观众用点赞、打赏、购买,表达对非遗艺术的认同与喜爱,进一步促动了社会面参与非遗互动和消费的热情,地方非遗得以“火起来”“走出去”。

  非遗传承人的人才培养其实长期以来都备受关注,各级传承人年龄高、人数少,愿意长期学习非遗技术的青少年寥寥,而直播带来的关注度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传统非遗技艺的高光时刻,让更多轻人在观看非遗直播后爱上了传统文化,甚至会被吸引前来学习,一定程度上为非遗的传承找到了道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