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动产业转移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
http://www.CRNTT.com   2023-03-07 08:52:57


 
  传统的产业转移包括产业整体式转移、产业链条中低环节式转移以及产业扩大产能式转移等类型。从全省分行业细分转移策略,总体上要有序引导传统产业集群生产环节就近转移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形成基于1-3小时生产配套圈的发展模式。在新兴产业培育上,珠三角地区需要聚合全国及全球创新要素,谋划包括5G、人工智能、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新材料等在内的新兴产业布局与发展,增强现有优势产业的强大带动力,也联合港澳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从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人才链等融合角度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并赋能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链式拓展注入更强内生动力。

  都市圈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产业转移的市场承载也是为产业转移提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在内的支持,可形成持续发展的联带动力。广东高水平谋划产业转移可以探索包括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等在内的都市圈建设,拓展其产业空间载体带动都市圈功能提升,为传统产业向都市圈外围及周边地区转移提供支撑。如在广州都市圈强化东部枢纽规模化建设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如智能产业集群,增强新产业的带动力,形成新产业动能,带动包括河源、清远等地产业发展,而白云—花都片区可依托空铁联送优势,谋划培育与发展包括工业物联网、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重点新兴产业体系,完成对传统产业转移后的空间填补,增强门户城市吸聚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需要与广东县域枢纽经济体系相结合,突出建设县域枢纽,完善产业的邻近服务与配套设施。广东欠发达地区要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突出重点建设县域主城区及其郊区、重点产业园区、产业转移园区,强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与载体建设,按产城园人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原则,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探索进一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产业转入地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特别是针对欠发达地区的重点产业地区加大包括土地、人力、财税等资源配置倾斜,建设主导产业跨链条建设,形成若干重大的发展产业区块,集聚发展符合产业门类的产业群,并依托这些产业区块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

  飞地合作是产业有序转移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区域协同多赢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必须长期坚持。当前广东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园区发展模式为重点,持续完善共建共享、成本责任分担的飞地合作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不断形成广东特色的产业转移飞地体系,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林先扬(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