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4日电/从“百强县”“千亿县”到摆脱贫困不久的832个县,我国县域数量多、范围跨度广。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单元,也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县域经济注定有乡村的基因和城镇的底色。
县域经济的提法并不新鲜,但站在当下,它有了新的发展机遇,该如何看待?县域经济发展没有标尺,该怎样分类指导?作为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千亿县”被赋予怎样的新期待?特色产业是否是县域经济发展一条很好的路径?县域是否会形成对产业的过度依赖?那些资源禀赋一般、产业基础薄弱的县域,未来又在哪里?
针对这些问题,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
当前,县域经济总体上比较薄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县域经济蕴含发展的潜力。“我国1800多个县,除了百强县,绝大部分县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再有200个、300个县发展起来,整体县域经济的规模就会很大。”陈耀说。
澎湃新闻:您认为当前区域发展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陈耀: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问题不一样。我认为现在的重要问题是,按秦岭-淮河线划分,北方与南方发展的差距近几年在拉大。从经济总量上看,北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在不断减少,过去北方、南方大体上分占40%、60%,现在北方约占35%,南方已经占到65%,这是在“十三五”期间就有的5个点的变化,一增一减;从增长速度上看,全国经济增速靠后的省份基本上都在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方。
为什么关注南北差距问题?这是从国家战略和政策的角度出发,哪些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缓慢,哪些地区属于“问题区域”,区域政策、国家政策就要解决发展困难的地方,扶持弱势地区。
区域发展的差异在各方面都有体现,比如在县域经济上,中国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地方主要是沿海地区,近70%的百强县都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山东的县域。
澎湃新闻: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您如何看待当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陈耀:县域量大面广,总体数量多,单个体量小,呈散落分布,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县域是我国行政区划的一个基本单元,而县域的中心——县城,则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最小单元。县域经济具有基础性地位,涉及“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主要跟“农”字打交道,县域经济总体上比较薄弱,经济体量、发展动能都相对弱一些,同时,县域相对来说又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不太青睐的地方。从另一个角度讲,县域经济蕴含发展潜力,我国1800多个县,除了百强县,绝大部分县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再有200个、300个县发展起来,整体县域经济的规模就会很大。
当前,中央从顶层设计上重视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的提法在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第一,现在县域经济和当时起点不同,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阶段。由于乡村大都包含在县里,乡村振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让乡村繁荣起来,让农民富起来。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振兴又与县城发展密切联系,县城的发展可以带动乡村振兴,往往县城发达的地方,县域里的乡村也是很繁荣的,城乡差距也小一些,这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乡村的必然结果。
第二,从城镇化的角度看,建设好县城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需要。县城总体上在县域经济里起到龙头拉动作用,是县域人口和产业相对集聚的地方,除了农业,县城主要发展二、三产业,当前以县城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发展不足,各类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吸纳人口的规模和能力较小,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释放了重要信号,即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会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一个新的着力点,从而吸引各类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人才向县城涌入,把县城的载体作用和发展潜能充分利用起来、挖掘出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县城不仅是县域行政中心,也包含县域里一些特大镇,这些地方要推动城镇化建设,承载和集聚更多的人口和产业,这也是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三,从经济增长引擎角度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培育新增长极,那么县城的建设无疑将承担一部分使命,将拉动投资、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虽然可能每一个县的体量不大,但是县城的数量很大、分布很广,汇聚起来对国家整体经济增长也会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