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敦煌山水画史》探寻中国山水画源头
http://www.CRNTT.com   2022-12-08 12:10:19


  中评社北京12月8日电/据文汇报报导,从唐代到宋代,古人对山水画的审美观念经历重大的转变,但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山水画作品鲜有留存于世。因此,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所着《敦煌山水画史》的出版引起业界关注。该书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并对各时期山水画的风格特色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书中近150幅高清大图为壁画研究者提供详细的图像资料。曾在敦煌研究所工作四十余年、被外界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评价《敦煌山水画史》时指出,该书的出版能推动敦煌艺术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地发展,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研究敦煌艺术的方方面面,让更多的读者瞭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丰硕成就,以及蕴涵其中的传统审美精神”。

  追寻中国古代画家热爱山水画的源头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敦煌山水画史》一书详细解读了敦煌壁画中涉及到的佛经故事、佛教人物、壁画程式化的构图模式,以及佛画中一些符号化的细节处理,并且深入分析了壁画中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一位山中修行的禅僧身处起伏的山峦和树林之间,山中还有走兽出没。这位禅僧所在的草庵周围,树木茂密,叶子连成一片,罩在山峦顶部的丛林上——这是敦煌莫高窟第285窟中壁画所描绘的景象;而同窟南壁的壁画描述的是五百强盗成佛的故事,柳树、竹林、池塘、水鸟等不同动静的场所巧妙地呈现不同的空间。赵声良认为这些在人物场景中十分别致的山水树木,已经“彻底改变了早期壁画那种西域风格,画面中透出一种浓浓的中国文人气息”。

  虽然通过古代文献的记载,后人知道东晋的顾恺之,南朝的宗炳、王微,唐朝的吴道子、李思训,都擅长画山水。但由于唐代以及唐以前的山水画几乎没有保存下来,后人几乎无法得知魏晋至唐代山水画的详情。但隋唐那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多绘于墙壁上,如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等画家,往往在殿堂(或寺观)壁画中留下其代表之作。通过研究敦煌壁画,可以发现在早期的作品中山水是人物的背景、故事的点缀,没有独立意义的山水画;但自唐代以后,壁画中却出现了颇具规模的山水图景,从中已经可以看出古代画家们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因此,赵声良认为如果不研究敦煌山水画,只用宋朝以后的绘画观念来看敦煌唐代壁画时,已不太容易读懂这些精美的画作了:“那么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山水画史就是不完整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