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晚清最后一只大象的下落
http://www.CRNTT.com   2022-11-27 10:22:20


 

  所以,《日下旧闻考》记载:“盖象至京,先于射所演习,故谓之演象所。而锦衣卫自有驯象所,专管象奴及象只,特命锦衣指挥一员提督之。”可见其虽称之为“奴”,但因职责重大,级别不低。不仅如此,其实象奴还有“外快”可捞。晚清黄钧宰在《金壶浪墨》中就说,有人想进象房看大象的,必须要以钱贿赂之,而象奴教给大象的一些绝技,比如甩鼻子作铜鼓声,那就得另外加钱才能观看,“观者持钱畀象奴,如教献技,必斜睨象奴,钱满数,乃俯首昂鼻,呜呜然作觱栗、铜鼓等声,万众哄笑而散”。

  二、一只大象活活饿死

  象奴有象奴的收益,亦有象奴的威风,清代学者方朔在《洗象行》中就有这样的诗句:“蛮奴驯象如调马,以钩为勒随上下;蛮奴洗象如浴牛,拳毛湿透归悠游。”象奴对大象的训练,重点当然不可能放在杂耍上,而是要教它养成好的规矩。

  据传这些大象会按照训练的水平分成不同的品秩,而根据品秩享受不同的待遇,吃的、用的都不一样,在皇帝上朝时的站位也不一样。如果犯了过失,比如不该叫的时候叫了,不该动的时候动了,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柴小梵在《梵天庐丛录》上有提到“有过伤人者,则宣敕杖之”,两只大象会用鼻子缠住受杖大象的腿,将它缠趴在地,“杖毕,始起谢恩,一如人意”。此外,大象还有一股傲气,如果有一象生病不能在上朝时侍立,那么象奴不能随便拉头大象来顶替,必须牵着生病的大象到象房里,找到可供替补的大象,“面求代行,不然,终不往也”。

  大象生病,如果病重,耳朵里先会流出油状物来,“名曰山性发”,这个时候象奴知道大象恐怕是不行了,就先以粗大的绳索将它捆绑住了,然后由“管象坊缇帅申报兵部,上疏得旨,始命再验,发光禄寺”……这么一来一回少说也要半个月,大象早就病死了。巨大的尸体腐烂后,“秽塞通衢,过者避道”,那种景象,不仅惨不忍睹,还臭不可闻。

  清中期以后,南方长期战乱,没有大象进贡到京,朝仪就渐渐中断了用象,而由于财政支出的紧张,象奴的收入也日益减少,在驯养大象上更不用心。光绪十年,一只发疯的大象突然冲到西长安街上,伤人又毁了不少东西,据说疯象用鼻子将一个太监卷起来抛到城墙上,此人当即死亡。折腾到很晚,銮仪卫才将这只大象捕回去。这之后,大象们慢慢死去,“象房余一老象,时人有南荒遗老之咏,至己亥,此象亦毙,遂永绝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