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意遗产专家携手研究大运河与阿匹亚古道
http://www.CRNTT.com   2022-11-14 16:48:43


 
  中方专家还组织了“大运河淮安段综合研究训练工作坊”和社会调查活动,结合文物培训宣传与社会实践的新形式,加强了淮安运河遗产的社会认知。现在,合作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学术成果,出版英文论文集和中文论文集。相关研究成果还被引用在意大利阿匹亚古道申遗网站中。

  对于大运河与阿匹亚古道在保护和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超复杂难题进行跨文化合作研究,能够提供多维认识与借鉴。中意遗产专家合作研究中,涉及许多全面和综合的研究维度,包括:从遗产保护工作环节的维度观察两条线路遗产价值研究与保护历史,保护维修与保护措施,开放利用与社会认知;从时间路径维度比较分析文化线路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进与遗产保护历程及影响因素;从文化和国情维度比对两条线路,探讨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政策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下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等。

  6年来的持续合作探索,不仅促进了两国文化遗产工作者的相互瞭解,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促进了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传播。

  于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第一期合作项目《文化线路:大型文化遗产的利用和管理——以中国大运河淮安和意大利阿匹亚古道为例(2016-2018年)》和第二期合作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线路保护利用和开放政策与实践研究》中方负责人。

  延伸阅读

  大运河所跨越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水文地质条件迥异,运河开凿和工程建设中运用水道、堤坝、船闸、水闸、水源、泄洪等众多规划和工程技术措施,联结为一个大型工程体系以实现国家意图。大运河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呈现出这一工程技术体系的中华文明特征,也全面地展现了传统运河工程的技术和发展史。

  作为古罗马道路体系的最早母版,阿匹亚古道建设目的是以最短距离、最快速度调动军队,因此克服了因自然地形造成的技术难题等。道路在从罗马出发的最初90千米几乎笔直向南,遇山而凿,遇水而跨。道路的规划意味着对整个区域地形有着全面的分析,包括路线选择所需的地质勘探与测量、大量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平整、河流溪水的排水和导流、巨大的路基开挖和山体开凿、道路两侧山地和沟谷地形护坡施工和桥梁修建等。阿匹亚古道的修建,推动了世界工程建设的革命性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