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保障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
http://www.CRNTT.com   2022-10-31 08:26:25


 
  三、保障粮食安全的规制措施

  文章指出,加强制度建设,守住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祗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中国耕地存在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耕种质量不高等问题。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上就是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此,首先要保障耕地红线法治化,加快推动土地管理法修改完善等立法进程。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压实党政在保护耕地中的责任,建立更加透明、科学、可持续的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加强耕地占补管控,明确占补平衡的方针。对于被占用的农用土地,防止虚假补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确保补充耕地的真实性,加强新增土地验收措施,保持可利用土地能够达到动态平衡。然后是适度进行土地流转和置换,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全面推行农作物机械化作业,降低不断提高的用工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最后落实土地违法案件的行政处罚,充分彰显依法治土的威慑力。对于破坏耕地保护、拒不履行复垦义务和违反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要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查处机制,加大土地合法利用的宣传,明确土地违法行为的边界,让广大老百姓通过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切实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加大科技赋能,增加粮食产量。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为此,一是加强良种的研发和培育。种子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石,是确保“三农”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国正在努力由过去的“吃饱”向“吃好”转变,必须大力加强中国主要作物良种的攻坚克难,新培育具有中国质量的粮食品种,推广良种全国持续覆盖范围和面积。出资组建良种研发中心,加强乡村与科研所对接,推出因地制宜的良种体系。二是推进良育减灾的深化与统一。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病虫害,提升粮食农作物总体产量。利用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实时预测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建立极端天气突发应急管理响应机制。开展粮食增产攻坚克难模式,建立现代智慧农业发展技术,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三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广智能农机装备,提高农业播种、灌溉和收割的效率,如玉米大豆的种植收获要采用合适的播种收割机等大型机器。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增加农业大棚的覆盖范围,推进粮食生产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以农业机械为中心的生产服务方式。落实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减少机收粮食损失率,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扩大农作物应用种类,降低农机用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增强节约意识,抵制消费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节约粮食的优良品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传世法宝、兴国之魂。我们要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在生活中节约粮食的良好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外出就餐时要做到吃多少点多少,实施光盘行动。深刻领悟古人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约观念,将节约真正践行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农关国本,粮系民生。搞好粮食生产,严守耕地红线,守护粮食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根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