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成都自然笔记》悄然走红
http://www.CRNTT.com   2022-10-23 10:25:27


 
  刘乾坤说,博物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美学,“广大的青少年需要提升美学素养,在内心深处,植下诗与远方的种子,让加入到博物领域的爱好者们的内心日渐丰盈,能以积极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生活。”他说,这种生活美学,从小处说,关乎日常生活的情趣、品味,从大处说,是一种人生的哲理:爱和热爱。

  书籍记录 既有自然生态也有城市变迁

  在《成都自然笔记》中,出现了很多成都地标性的建筑以及比较常见的动植物,比如,浣花溪畔的野迎春、拐枣树街的拐枣树、望江楼公园的芙蓉花、人民公园的银杏树、三圣花乡的腊梅以及龙泉山上、青龙湖边观察到的鵟、白尾海雕等各类猛禽。这本书中,既有关于成都本土的美食和人文风采,也有一些记录和观察成都市区变迁和自然生态的文字。

  其中动植物介绍分为花、鸟、虫三大类,花介绍了从公园、原野到深山里的花类植物28种,如野迎春、玉兰、桂花、芙蓉花、银杏、腊梅、酢浆草、鱼腥草、杜鹃花、珙桐、兰草等;鸟介绍了水禽、林禽、猛禽等23种,如青头潜鸭、夜鹭、黑水鸡、大红鹳、小鸊鷉、绿头鸭、燕子、红嘴相思鸟、杜鹃等;虫介绍了20种,包括常见物种与珍稀特种,如凤蝶、天蛾、黑带食蚜蝇、胡蜂、蚕、萤火虫、天牛、蝉等。该书历时两年筹备,是成都首本自然笔记书籍,由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业委员会出品。

  解读

  为什么要创作《成都自然笔记》?

  10月20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沈尤表示,该书的作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自然爱好者,“通过他们的细致观察与描写,能感受到各种生命在成都的生生不息,也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对城市、对生活的热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