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动服务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8-29 08:44:31


 
  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显着成绩

  主持人:我国在深化服务贸易改革开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长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服务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我国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深化服务贸易改革开放,推动了服务贸易发展繁荣和结构优化,既为我国稳定外贸、扩大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按照承诺广泛开放服务市场,逐步降低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门槛,按期取消服务领域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不断扩大允许外资从事服务领域的业务范围。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2大类服务部门160个分部门中,我国承诺开放9大类100个分部门,接近发达成员国平均承诺开放108个分部门的水平。2017年起我国在全国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负面清单中服务业外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仅有23项,较2017年大幅减少。

  大力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开放。通过负面清单方式进行服务贸易开放,是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的主要开放模式,也是国际经贸规则演变的重要趋势。2021年,我国发布适用于海南自贸港的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明确11个门类70项特别管理措施,开放程度超过我国的入世承诺,也高于目前我国已生效的主要自贸协定。

  打造高水平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平台。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省市形成“1+4”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格局。其中,北京市已先后实施3轮试点方案,目前正在升级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2016年以来,我国先后分三批设立28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2020年推出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具体措施落地率已超过90%,这些试点地区成为服务贸易发展高地。“十三五”至今,我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从21个增至37个,在全国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在文化、中医药服务、数字服务等领域设立了一批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对相关服务出口发挥了促进作用。

  服务贸易规模显着扩大,成为我国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进出口累计总额较“十二五”时期增长29.7%,全球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去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16.1%;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1.6%。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持续疲弱、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国服务贸易蓬勃发展,为外贸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今年上半年,服务进出口增速超过货物进出口12.2个百分点,将成为今年外贸保稳提质的重要推动力。

  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显着提升服务出口竞争力,“十三五”时期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的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持续较快增长。剔除受疫情不利影响的2020年后,2015年至2019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长11%,对服务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70.9%。2021年,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5%、26.9%、22.3%。今年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3.1%,较进口增速高7.2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活跃,成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助力。各类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平台衔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坚持大胆试、大胆闯,在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比如,雄安新区聚焦“数字+金融”创新融合,深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为数字贸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北京市建设专利申请优先审查推荐网上绿色通道,有效促进了创新成果转化;苏州市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比照认定,有力支持了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服务开放;广州市创办了港澳子弟学校,提升了对港澳高端专业服务人才的吸引力。这些制度创新在增强服务贸易发展动力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成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探索,为高水平开放提供了重要助力。

  积极应对新机遇新挑战

  主持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赵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尽管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位,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在服务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软件与信息服务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等仍受制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运输服务、电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较弱;教育服务、旅行服务长期存在逆差。

  二是服务贸易数字化水平不高。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占比55.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3.55%)和美国(75.55%)、德国(65.55%)。

  三是服务业开放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显示,在全球50个经济体中,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排名第九位。其中,对外资准入限制全球排名第四位。

  四是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历时六年的服务贸易创新试点虽取得进展,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体系、监管制度、统计制度、安全制度建设,仍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方面,数字技术实现了服务不可贸易的突破,未来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5G技术使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网络营销等服务可贸易化,出现了基于数字技术的服务贸易新业态,如数字游戏、数字出版、数字影音应用、移动应用服务、网络服务、内容软件等,未来服务贸易发展规模和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服务贸易自由化加速推进,服务全球化步伐加快。20多年来,多哈谈判步履维艰,但诸边、区域谈判取得重大进展。过去10年缔结的协定中,超过2/3包含了服务贸易规则,并实行以负面清单为主的高水平服务贸易自由化。2021年年底,67个成员国参与的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协议谈判顺利完成。包括中国、欧盟和美国在内的86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正在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全球规则。

  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服务贸易发展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推动世界经济重心东移。2019年至2020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但亚洲地区经济仍保持良好增长势头。2020年,亚洲经济总量在世界总量中占比达47.3%,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比提升至30.6%。我国地处亚洲价值链的中心,伴随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市场潜力巨大。

  挑战方面,新冠肺炎、猴痘双重疫情叠加,要素跨境流动受到限制。与货物贸易相比,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和冲击较大。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除跨境交付外,商业存在、跨境消费、自然人流动均受各国疫情管控影响,增强供应链韧性仍将是全球贸易发展面临的难题。

  美国政府强制性脱钩断链政策阻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近期美国政府出台的《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将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巨大扭曲,“印太经济框架”将扰乱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预计信息服务和全球数字化进程将受到影响。

  乌克兰危机持续可能引发世界经济衰退风险。针对危机引发的食品、燃料和化肥价格上涨、金融不稳定性加剧、复杂的全球供应链重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普遍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乌克兰危机对全球贸易和发展产生的影响,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应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抓住数字技术催生服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加快推动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未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方向,应以数字化为重要抓手,围绕建立新的数字供应链生态体系,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政府数字化治理、国家数字化合作。

  第二,抓住服务贸易规则重构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当代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涉及一国国内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制度,我国要全面深化改革,实行制度创新,提高制度质量与水平,建立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产权制度、监管评估与协调制度等。同时,加强国际规则协调和国际监管合作,通过相互认证、使用国际标准和规制促进国际合作,打破服务贸易出口的规制壁垒。

  第三,抓住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机遇,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积极开拓欧洲与亚太市场。全球服务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太地区,未来市场潜力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是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且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广阔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市场空间。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积极开拓欧洲与亚太地区市场,将有效赋能我国服务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