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优化制造业要素供给与配置
http://www.CRNTT.com   2022-07-02 08:48:15


  中评社北京7月2日电/制造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所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部门,又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生产要素发生明显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供应有所收缩、节能减排约束增强、数据要素应用不足等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制造业表现出要素投入不足和要素回报率相对较低的特征。如何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优化制造业要素供给与配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要素供给特征发生变化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邓洲、黄娅娜文章分析,从劳动力看,供给数量增长趋缓、质量提高。劳动力是各行业发展的首要生产要素。得益于人口基数大,中国就业人口数量较大,但随着人口增长趋缓,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同时,受高等教育普及率上升的影响,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数快速增长,每年向市场稳定输送高素质劳动力。在总的就业人口中,中国制造业就业规模和占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制造业劳动力投入比重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凸显了劳动力条件变化对制造业发展的约束。

  从技术看,全社会研发投入和产出快速增长,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科学技术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制造业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产业。近些年来,部分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制造业仍然是技术创新的主要产业载体。

  从土地看,大中城市土地供应收缩,工业用地占比回落。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人口持续向大中城市集中,住宅、工业、商业服务等各类用地需求保持增长,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其中,工业用地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制造业为土地要素支付的成本并没有出现明显上升。未来一个时期,对工业用地的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工业用地的供需能够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从能源看,制造业能源供需稳步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占比下降。中国能源供给以煤为主,在碳排放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应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制造业集中了大量高耗能产业,尽管近年来其能源消费占比有所下降,但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仍然较高,且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依赖程度高,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较为迫切。

  从数据看,中国数据要素资源丰富,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还处于浅层。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受益于人口数量和产业规模,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与算力相关的技术研发和业态创新也在快速发展,庞大的数据要素资源和先进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许多产业涌现出新业态新模式。但也要看到,制造业对数据要素的应用尚不充分,对算力的需求主要来自研发、管理、营销等环节,数据要素参与制造业生产并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不足,中国数据资源、算力资源和制造业的结合还有待提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