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日本基建前车之鉴
http://www.CRNTT.com   2022-06-27 06:52:01


 

  对中国而言,预计2022年总人口开始减少,尽管中国的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铁路里程等基建指标都低于日本,但比较人均数据毫无意义,还是应该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流向总趋势来布局“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好在中国早就提出财政支出要“提质增效”,包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和可持续。

  在基建投资方面,中国更加强调投资新基建,其中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中国在新基建、新能源项目方面的战略布局较早,这也是为何如今在高铁、光伏、5G、电动车等领域已经实现全球领先的原因所在。但从目前规模巨大的专项债的投向分布看,新基建的投入比重还是偏少,不到1%。期望今后的占比能不断提升。当然,能源、生态环保、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也十分重要。总之,一定要提高基建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或投到百年大计的项目上。

  与日本相比,中国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其中的基建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很高,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模式。但与日本类似的是,投资都经历了冲高回落的过程,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在2016年达到80%以后就开始回落,基建投资占比则在2017年以后开始回落,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动能在减弱,中国经济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尽管基建投资的占比下降,但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水平却在上升,原因在于社会运营成本在上升,投资的投入产出比在下降。这就需要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科技含量”。例如,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ICT(指信息、通讯、软件投资等)的占比仅为10%左右,而美国已过半。说明中国资本投入的构成中,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含量比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所以,唯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保持活力。这方面,日本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