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夏粮生产丰收在望
http://www.CRNTT.com   2022-06-10 08:37:51


 

  政策给力,田管落地,夯实丰收基础。

  受洪涝灾害和秋汛影响,去年河南省滑县小麦播期整体推迟7至10天,蓄滞洪区3万亩小麦晚播了近两个月,种粮大户王付强位于滑县长虹渠蓄滞洪区的麦田两次被淹。克服多种困难,与农时赛跑,去年12月6日,王付强流转的700亩地顺利播下了小麦。

  加强田管,还要靠科技壮苗。为了促弱转壮,农技专家指导王付强给小麦通风透光,给麦苗定点定量浇水施肥。经指导,小麦三类苗成功转化升级为二类苗。麦收时节,麦穗大,籽粒沉,超晚播小麦呈现丰收景象。王付强说:“经过测产,亩产最低960多斤,实收可达1000斤至1100斤!”

  政策精准发力,田管落实落细。中央财政下拨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16亿元,支持冬小麦主产省做好小麦促壮稳产、防灾增产及病虫害防治。各地紧盯小麦拔节、抽穗、灌浆等关键生长期,落实好水肥调控、“一喷三防”等稳产增产技术措施,推动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3.36亿亩冬小麦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打下了夏粮丰收基础。

  确保颗粒归仓,小麦机收跑出“加速度”

  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农业现代化成为粮食生产的“金扁担”。

  “三夏”大忙,各地区各部门抢抓小麦机收供需对接和应急抢收、机收减损等各项工作,采取措施打通堵点卡点,保障夏收人员和机具畅通无阻。今年“三夏”,全国预计有1650万台(套)各类农机具投入生产。

  优服务、保畅通,跨区机收有条不紊。

  麦熟抢收,分秒必争。河北省魏县田间,来自各地的大型收割机正紧张作业。

  今年,魏县依托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起了“三夏”跨区作业“农机手驿站”。“平台为到魏县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提供信息、食宿、维修、油料等志愿服务。”魏县副县长苏晓艶说,利用物联网技术,平台对所有夏收农机GPS定位,监测每天活动轨迹和工作量,确保机收有序开展。

  “区里给我们发放跨区作业证,路上高速费全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玉亮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刘玉亮说,除去油钱、折旧等费用,一台收割机一年纯利润10多万元,“今年跨区机收,当地还免费发放口罩、洗手液,有专人引导,抢收速度很快。”

  目前,我国冬小麦97%以上都靠机收,其中30%需要机械跨区收割。今年参与跨区机收的机具达25万台,总量充足。各地着力做好跨区机收作业的组织和服务,跟踪机收队伍行程,落实农机绿色通道政策。及时发布机收作业信息,加快收获进度,确保农机手和机械通行无阻,全力保障小麦机收顺利开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