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变局:混合战争与欧洲秩序的新特点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00:10:12


俄乌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欧俄“共同周边”的安全形势
  中评社╱题:“变局:混合战争与欧洲秩序的新特点” 作者:赵光锐(南京),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政治系主任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的欧洲秩序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欧盟通过一体化的成功实践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扮演了欧洲秩序主要塑造者的角色,绝大部分欧洲国家被纳入到欧盟内部秩序中;安全方面,北约承担了欧洲多数国家的安全保障职能,扩张的北约不断增强对处于守势的俄罗斯的压力,但是双方保持着大致的战略平衡,维系着欧洲整体的安全秩序;在欧洲内部主要国家关系上,俄罗斯采取了一种渐进式“融入欧洲”的姿态,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与俄罗斯在安全、经济、能源和社会文化方面建立了稳定且不断扩大的合作关系,弥合了冷战造成的欧洲东西部的“鸿沟”,重新形成了一种沟通交流的局面。但2022年春爆发的俄乌战争对于当前的欧洲秩序带来巨大冲击。欧盟、美国、俄罗斯是决定欧洲秩序的三个关键力量,这场“混合战争”极大改变了它们之间的战略关系,欧洲秩序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欧俄“共同周边”的动荡与欧俄地缘政治对抗的长期化

  欧俄关系是决定欧洲整体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东欧国家入盟后,欧俄之间就有了直接的边界,白俄罗斯、乌克兰、南高加索等成为了双方的“共同周边”(shared neighbourhood)。欧俄因此具有了共同的周边安全利益,俄罗斯西部、西南部周边的动荡,也意味着欧盟东部边界的不安全。这种共同周边安全空间的观念曾经是双方的共识。在2003年的圣彼得堡峰会上,欧俄达成了“四个空间”的合作议程,包括共同经济空间、共同的自由、安全和法治空间、外部安全合作空间、研究和教育空间。欧盟推出睦邻政策之初也把俄罗斯作为一个关键的合作伙伴。然而北约、欧盟、俄罗斯三方在安全战略认知上长期存在分歧,始终没有建立可靠的欧洲共同安全框架。

  冷战结束到2008年前后,欧盟与俄罗斯进行了很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但是受制于美国和北约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外交,遏制俄罗斯的倾向日渐强烈。欧盟和北约无限制地同步东扩态势,导致俄罗斯对安全的高度担忧。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欧盟对俄政策愈加严厉。拜登上台后欧美在对俄施压上更加协调,表露出制造俄罗斯政权更迭的愿望。欧盟的对俄政策也受到少数东部成员国越来越大的影响。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等反对其他欧盟国家的对俄缓和政策,站在了对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实施“民主改造计划”的最前沿。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白俄罗斯政局的动荡、俄罗斯的一系列非法抗议活动背后,都有这些国家的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资助。更严重的是,一种固化的“反俄情绪”在欧盟内部不断上升,使欧盟不断丧失对俄政策的灵活空间。

  俄乌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欧俄“共同周边”的安全形势,也彻底改变了欧俄、欧美关系。俄乌战争又是一场“混合战争”,美国、北约、欧盟都已深度参与其中,经济战、舆论战、能源战、制裁战轮番爆发,美西方发起了一场“去俄罗斯化运动”,而欧洲正是这场“混合战争”的中心。俄乌战争意味着欧洲整体安全秩序的崩溃和欧洲大陆的再一次分裂。美国和北约在欧洲东部为欧盟制造了一个与俄罗斯长期直接对抗的僵局,欧俄合作关系基本断绝,欧俄之间在心理、舆论、安全、经济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巨大鸿沟。欧盟还通过了乌克兰的入盟申请,虽然乌克兰离实际入盟非常遥远,却使欧盟对乌克兰发展、安全和稳定承担了更多的义务,也意味着欧俄之间围绕乌克兰会产生更多矛盾和角力,乌克兰局势将成为影响欧俄关系的一个长期变数。因而,欧俄关系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状态。欧美协调立场,毫不犹豫地与俄罗斯进行各方面的对抗,将是很长时间内欧洲安全秩序的基本特征。欧洲未来要解决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恢复欧洲的基本秩序,应对俄乌战争衍生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

  二、跨大西洋联盟的巩固与欧盟战略自主的受损

  从历史看,跨大西洋联盟是“二战”后美国全球霸权的主要力量基础,在对俄关系上一直有互相协调配合的特点。俄乌战争使跨大西洋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因特朗普政府而受损的欧美关系得到修复。欧盟内部在对俄政策上展现出一致和团结,但是欧盟的安全战略自主计划也严重受损,在传统安全问题上更加依赖美国和北约。俄乌战争还使欧盟完全丧失了在对俄关系上有别于美国和北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盟迅速通过了“安全和防务指南针”计划,目标是把欧盟建设为更强大的安全提供者(stronger security provider)。最重要的行动是准备组建5000人的快速反应部队,以能应对各种危机。一些欧盟成员国也宣布大幅增加防务支出。但是这些举措明显无法与欧盟面临的严峻安全挑战相匹配,最终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也让人怀疑。只要安全关系上“美主欧从”的格局不改变,欧盟在安全和防务上的战略自主就无法实现。美国本质上不愿欧盟发展与北约重合或独立于北约的安全力量,希望欧盟在安全上绝对依赖北约幷始终服从美国的地缘政治目标。俄乌战争促进了欧盟强大的经济能力向战争潜力的转化,美国会让欧盟分担更多防务成本,承担起对抗俄罗斯的更大责任,欧盟进一步沦为北约的“经济机器”,而这种转化是在欧美同盟和北约框架内实现的。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越激烈甚至陷入一种“准冷战”的境地,欧盟就越不得不紧密追随和服从美国的战略,结果是欧盟对外的“集体主权”更为弱化,追求战略自主的口号沦为空谈。

  从现实来看,战略自主性的缺失是欧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重大挑战。在欧盟推动共同安全政策过程中,东欧各国本来就是主要的反对力量。经过俄乌战争,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更意识到欧盟安全能力的局限,因而更加向美国和北约靠拢,作为它们对抗俄罗斯的安全后盾。波兰副总理声称对美国在波兰部署核武器持开放态度,幷希望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增加50%。欧盟内部的中立国芬兰和瑞典的民意也发生了变化,希望加入北约的意愿显着增强。未来的结果很可能是欧盟几乎所有成员都加入北约,欧盟在整体上彻底变成北约的一部分。

  俄乌战争还沉重打击了欧盟内部的战略自主派。以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等为代表,欧盟内部有一批力量试图推动欧盟的战略自主。所谓战略自主,主要是欧盟要增强独立行动能力,摆脱对美国和北约的过度依赖,建立平衡的欧美关系。在2021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马克龙明确指出:“欧洲、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必须参与解决自身安全问题。如果我们在北约内部过于依赖美国,我们自己就会处于在边界上无法受到保护的境地。”中美的战略博弈也增强了欧盟战略自主的意愿,博雷利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欧洲人必须要避免走到这样一步,即不得不在成为‘中国的殖民地’还是‘美国的殖民地’之间做出选择。”

  但是俄乌战争爆发后,在“反俄政治正确”的氛围下,欧盟的战略自主派都迅速采取了与美国、北约靠拢的姿态。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中,法、德领导人采取了务实政策,发挥了主导性的斡旋作用,达成了《明斯克协议》,形成了所谓的“诺曼底模式”。在2022年的乌克兰危机中,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主导解决欧洲内部危机的决心和能力却都消失殆尽,基本与美国持完全一致的立场。乌克兰以及欧盟内部一些力量不断批评认为,2014年法、德未能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严重错误。在这种政治局面和舆论氛围中,自主派在推动欧盟战略自主方面将很难有新的大的作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